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写作》(下)包括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等内容,现述其要点,供复习参考。造句造句有四项最基本的要求: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通顺流畅、富于变化。清晰明确,即正确、清晰、合情合理。正确的理解是:正确,即正确表述事实;正确表达意图;要判断无误。清晰,即每句有着落;变化中对象清楚不模糊;不该省略的地方不省略。合情合理,即话要说的周圆;要环环相扣;要合乎事理。重点突出,是指明确突出重点的方向;通过特殊句式进行强调;观点鲜明地强调和形象化强调。正确的理解是:明确突出重点的方向,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服从主题的  相似文献   

2.
《基础写作》(下)所讲述的内容是教材的后六章: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理解发挥题(从《文签》中选文)和作文.教材与上学期同.下面以练习的形式,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第六章 造句练习一简答题:1、造句有四项最基本的要求,指的是什么?2、如何正确理解清晰明确?3、什么是合情合理?4、造句怎样才能重点突出?5、何谓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3.
基础写作第二学期(九三级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后六章,即造句、措词、文面、叙述(含描写)、说明和说服。现将第六、七、九章的内容作一简要的阐释,以使大家有个比较全面且重点的理解。 第六章 造句 造句和措词,讲的是文章的语言及其运用。这两章和构段共同组成执笔行文阶段。文章从全篇而言,是由篇而段,由段而句,再由句而词的;若从具体写作而言,则是积字(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因此,造句和措  相似文献   

4.
基础写作(下)的复习和考试内容是教材的后五章:造句、措词、叙述、说明和说服。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理解发挥题(从《文鉴》中选文)和作文。教材与上学期同。  相似文献   

5.
基础写作(下)讲述的是《基础写作》教材的后六章: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其中叙述、说明与说服是重点,造句、措词是次重点,文面除在作文中有具体要求外,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考试范围基本不涉及六章以前的内容。考试题型仍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理解发挥题(从《文鉴》中选文)和作文。  相似文献   

6.
这学期讲述教材的后六章 :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其中造句和措词 ,仍属于执笔阶段的内容 ,而叙述、说明与说服则是基本型文体 ,属应用的范畴。文面除在作文中有具体要求外 ,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考试范围 ,就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而言 ,基本不涉及前五章的内容 ;而从应用的角度说 ,与前五章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写作知识、理论和写作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完整的写作规律体现在全书之中 ,不可割裂。考试题型仍为名词解释、简答题、理解发挥题(从《文鉴》中选文 )和作文。文章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要明…  相似文献   

7.
《基础写作》教材的前五章 ,即写作的准备阶段和执笔阶段中“构段”的内容 ,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 (辅导文章载于《当代电大》2 0 0 2年第 4期 )。这学期学习教材的后六章 :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其中造句和措词 ,仍属于执笔阶段的内容 ,而叙述、说明和说服则为基本型文体 ,属应用的范畴。文面除在作文中有具体要求外 ,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考试范围 ,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言 ,基本不涉及前五章的内容 ;而从应用的角度说 ,与前五章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写作知识 ,理论和写作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完整的写作规律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遣词”和“造句”这两个词的释义为,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造句:把词组成句子.那么,在这个短语中,“遣词”的意思应为: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即为词语找到正确位置或在某一位置正确选择词语;“造句”的意思应为:把词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9.
简答题 1) 造句有四项最基本的要求指的是什么? 2) 如何正确理解清晰明确? 3) 什么是合情合理? 4) 造句怎样才能重点突出? 5) 何谓通顺流畅? 6) 怎样才能做到文气贯通? 7) 文意缜密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作文能否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训练,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二年多的试验。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从一年级开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的: 一、明确要求。抓好起步,打好基础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凭借教材。从一年级起狠抓了用词造句能力和观察事物能力的培养。1.用词造句能力的培养。词语是构成文章大厦的砖瓦材料,造句是说话和写话最基本的训练,所以,培养造句能力首先要从丰富词语入手。在识字和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练习来丰富学生的词语。例如结合巩固生字。让学生组词语:上——上面、上学、上来、上楼、上海;结合基础训练,进行词语搭配:(温暖的)阳光、(红通通的)果子、  相似文献   

11.
这学期讲述教材的后六章: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其中造句和措词,仍属于执笔阶段的内容,而叙述、说明与说服则是基本型文体,属应用的范畴。文面除在作文中有具体要求外,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考试范围,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言,基本不涉及前五章的内容;而从应用的角度说,与前五章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写作知识、理论和写作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整的写作规律体现在全书之中,不可割裂。考试题型仍为名词解释、简答题、理解发挥题(从《文鉴》中选文)和作文。  相似文献   

12.
造句方法谈     
著名语言学家Chomshy认为句子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指字词及其组织 ,可以对它进行通常的逐层分析 ,直至短语 ,涉及句子的形式问题。造句就是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即言语的理解) ,又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即言语的产出)的过程 ,也就是说造句要完成好言语的理解和言语的产出这两个环节。那么 ,如何立足教材指导学生发现用词造句的规律 ,造出正确、通顺、连贯的句子呢?一、言语的理解(一)识别字词理解是产出的基础 ,包括语音知觉 ,字词识别 ,句法分析 ,语义表征。进行造句首先要结合语义识别字词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造句训练?我曾做过一些思考与探索。现将做法简述如下:一、指导学生明确学习造句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造句的目的:为了正确地理解与运用课文中掌握的词语。训练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心理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把句子表达得正确、完整;对中年级学  相似文献   

14.
电路及磁路(上),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内容。为了搞好期末复习,作好考试的准备,本文分章介绍复习要点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复习的主要材料是:《电路及磁路》(下称《教材》)和《电路及磁路学习指导》(下称《教材二》)。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复习内容要点 1.1 应明确的理论概念: 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电路集总化假设。 深刻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荷和磁通;复合物理:电功率和电能量。也要明确电位和电动势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人桥     
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十八课。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纷纷”、“利用”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相似文献   

16.
句子     
基本要求: 1.能运用教材中指定的词语和常用词语造句,能正确使用句号、问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感叹号、分号、书名号和省略号等十种标点符号; 2.能写完整通顺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相似文献   

17.
《基础写作》教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言和第一章 ;第二章至第四章 ;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第一部分 ,重点讲述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文章生成的基本原理和写作者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文章写作的全过程等。我们可以将绪言视为这本教材的“纲” ,将第一章视为整本书的内容概要或写作流程的概述。第二部分 ,讲述了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 ,是写作的准备阶段。第三部分 ,讲述了构段、造句、措词和文面 ,是写作的执笔阶段。第四部分 ,讲述了基本型文体的写作 ,是应用阶段。为了教学内容的大体均衡 ,…  相似文献   

18.
广告角     
《实用教学艺术》一书将问世 该书计50余万字。共分16章。前8章按照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的8个主要教学环节分别叙述。如:第一章(备课与教材)重点是如何备课,怎样写教案,以及如何处理教材等;第二章(讲课与课堂)重点是如何讲好一堂课,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弱点和体现特点,以及课堂导入艺术、精讲艺术、结尾艺术等;第三章(作业与练习)重点是如  相似文献   

19.
第四章 函数     
上海市数学教材编写组新编了供发达地区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村第一册,该册共分四章。第一章:集合与命题;第二章:不等式;第三章:复数初步;第四章:函数。现将第四章选登如下,以使读者先睹为快。文中打*号的内容为教材的拓广部分(只教不考),打**号的内容为教材的发展部分(选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 地位和作用“中国的交通运输”是初中第四册第九章的内容 ,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贯穿前八章的主线 ,又是连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桥梁。教材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第二部分是全国主要铁路干线。铁路线纵横交错 ,密如蛛网 ,繁多的铁路线名称和起止点 ,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考虑到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教材选取了以地图为突破口 ,以“中国政区图”为铺垫 ,铁路干线叠加其上 ,相互辉映 ,自成一体。从而使铁路干线清晰明确 ,铁路干线的名称、方位及沿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