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澄 《广西教育》2009,(20):15-15
课堂心理氛围体现在课堂交往中,有效的课堂交往能产生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积极主动的课堂心理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消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则使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课堂情况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教师是积极课堂心理氛围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笔者认为,要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  相似文献   

2.
课堂心理氛围,即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消极的课堂心理氛围,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学生往往产生不满意、沉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呢?第一,教师是创造课堂心理氛围的关键人物,教师对班级的态度与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心理氛围。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想像力和…  相似文献   

3.
魏宗博 《考试周刊》2012,(57):138-138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文明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1.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的、和平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展开互动。情感的交融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郝之 《成才之路》2010,(25):66-66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因素、课程内容、学生因素、教学环境因素等方面都是影响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本文谈一谈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重要意义以及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班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旨在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形成师生、生生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1.教师面带微笑进课堂。"面带微笑进课堂,课堂从微笑开始",这是教师必须营造的微笑课堂氛围,这才能给学生最大的心理安全和思维自由。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还取决于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也就是课堂心理气氛。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营造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贾娟娟 《考试周刊》2014,(91):176-176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多少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营造轻松、活泼、互动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课堂质量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意达成师生的心理认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去交往性"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进行师生交往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堂上缺乏交往。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的独裁性或者交往的单向性、虚假性。"去交往性"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进行近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在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听课、  相似文献   

10.
韩梅 《陕西教育》2011,(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创新入门,实验是创新之本,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融洽和谐的课堂对于师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政治课堂教学前,要认真做好备课准备,课堂上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心理氛围,并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优化课堂人际关系,这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4.
心理氛围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气氛。《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堂心理氛围的解释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心理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需要自己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互相接纳,生生互相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发问、解法出乎教师的意料,或学生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意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课堂氛围也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课堂精神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课堂活动产生的心理背景,是由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情感、心境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氛围。在英语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紧张和焦虑,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尽力去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活力和创造力的和谐英语课堂,使学生达到身心俱受教的效果,从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氛围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师生和教学情景之间互动交流的活动进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且还受到师生之间交往的心理背景的影响,即科学合理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强加的意志;有的是平等对话,有的是精当点拨,有的是共同构建。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对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课堂就像一个交际的场所,交流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参与"课堂交际"的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交往技能"——表达、质疑、合作、探究、整合、思考……所以,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以形成合作性、支持性、探究性的课堂气氛为基本手段,促进课堂交往的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老师的授课水平与表达技巧、师生交往程度等原因,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氛围。良好课堂气氛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是教师启迪学生智慧的无形钥匙,是教师陶冶学生品德的潜在力量。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合理地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