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政策执行力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要素;然而,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执行偏差,这种偏差有宏观方面政策的科学性、层级性引起的,也有受微观层面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影响;从政策执行的微观执行力入手,重点分析阻碍政策执行的原因及增强公共政策微观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视角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及其危害,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真的原因在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失误、政策认同不足、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低以及利益驱动等方面.这就需要政策执行主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使政策执行进一步透明化.  相似文献   

3.
主观上政策执行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致,客观上政策执行主体素质缺陷导致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失真。加强监督、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提高基层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是改善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由于政策执行机构中的官僚主义、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相对混乱、地方决议存在问题等障碍,公共政策在地方政府执行中出现障碍。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约束行政自由载量权度等,以促使公共政策在地方政府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政策失真与政策执行主体优化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被曲解、替换、扩大或缩小等政策失真的现象.导致政策失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行为习惯及其所拥有的政策资源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推进政治社会化、确立责任追究制、完善监控机制、优化执行组织以及扩大政策执行主体等措施,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是保证既定政策目标得以实现以防止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体制仍不完善,仍受多重因素制约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因此,可以从提高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和素质;增强专门监督机构的权威;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制度保障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偏差导致的政策执行失灵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社区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建构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模式,分析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问题,可以探究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困境的原因:社区教育政策滞后,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度行政化,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单一性;社区教育政采资源短缺,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利益性。因此,完善国家层面的社区教育政策,可以从政策源头上避免政策执行主体因政策模糊而出现的政策偏差。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制衡,可以改变行政化路径依赖。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利益博弈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点。这是避免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更是政治主体的意志表现.在公共行政中,不论多么完备的理论体系,最终目标都要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共政策执行.无论多么完善的公共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都无法达到政策目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对研究线索、途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以及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简要评述,进一步探析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当前我国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不到位的现象,致使政策效果偏离、预期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其原因主要是政策本身、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正式制度机制、非正式制度机制以及环境资源等方便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同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执行结果偏离政策目标和内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区域、经济等影响,教育公共政策的执行背离了既定目标,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韦春艳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1):50-52,59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是政策执行过程的一个环节。由于监督的不完善,政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直接影响到了政策目标的实现。面对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将通过健全监督主体,约束监督客体,建立监督机制和完善法律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精神与环境、技术判断与执行主体价值判断、公共教育利益与个人教育利益、教育政策的特殊性与公共政策的普遍性、公平与效率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教育政策执行除了具有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推动教育政策执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宣传与创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对象与主体行为,实现教育政策的社会价值和制度价值等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复杂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其行为效果往往会偏离政策目标。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表现进行阐述,分析造成偏差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本身也是具有特殊利益取向的自利性主体。因此,从政府自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乃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出现执行偏差。本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造成乡镇基层组织执行政策出现偏差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政府有效地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然而在现实中,政策执行却面临着种种困境。作为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执行主体的心理缺陷是导致困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除产生政策执行困境的心理因素,提高政策认知能力,规范利益需要,强化政策执行责任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需要相应体制机制的完善作为支撑,其中激励机制对执行主体的心理有着最为直接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创新理念、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和规范目标来对执行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以促进政策的顺利执行,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表现为制度、法律法规、计划项目三个方面,由此推及公共政策执行实际涉及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再解释和执行、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并且二者发生的机理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囿主要体现在机械执行、野蛮执行、扩大执行、选择性执行和扭曲执行等方面。优化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从以共赢思维解决利益博弈问题、以负战略思维预防执行偏差的出现和优化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等三方面入手,以此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执行等方面;国内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宣传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和引用西方学界的研究成果,因而在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且国内外,对某一项具体社会政策宣传的研究都不多见,这也是今后政策宣传研究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