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觉民 《出版史料》2005,(3):108-108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2.
王界云 《出版史料》2005,(3):110-112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3.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5,(3):114-115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4.
柳肇瑞 《出版史料》2005,(3):108-110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5.
胡小静 《出版史料》2005,(3):112-114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6.
王益 《出版史料》2005,(3):105-106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7.
海英 《出版史料》2005,(3):104-105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8.
艾以 《新闻大学》2000,(3):70-71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园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本刊编辑陆其国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协调委员会、市残联、市人事局联合授予了“上海市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在市直机关工委系统60多家局以上单位中,陆其国是唯一受此殊荣者。 一周岁时,陆其国困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腿终身残疾。面对残疾陆其国没有悲观,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摆脱残疾的阴影,超越自我,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用知识托起新的人生。20年来,他已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萌芽》、《电视·电影·文学》、《上海小说》、《雨花》。《星火》等报刊杂志发表了200万字作品。其中短篇小说《母亲》被选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读本,短篇小说《我的同龄人》获文学报“命题文学”征文小说一等奖,后被《小说月报》杂志转载,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之窗”节目配乐广播。文学报和上海电视台也都做了专访和节目予以介绍。2001年又陆续出版了专著《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和纪实文学作品集《解密档案(B卷)》两本书。  相似文献   

10.
陈丕显从1952年2月调任上海市委“代理第一书记”起,至1975年10月离开上海,整整24个春秋。上海,是陈丕显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他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云教授在他即将出版的新著《陈丕显传》一书中,对陈丕显在上海的这段经历作了铺陈和探讨。现经作者同意,将1958年前后的几段史实首次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余敏在一些专业网站的简历里写着自己“在杂志社、出版社、报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及管理工作已32年”。他喜欢把自己称作传媒人。1966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余敏被下放河南农村劳动,在和牛只有一墙之隔的草棚里还坚持研究文学,几年后被安排到郑州市文联搞创作。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主办过蜚声全国的《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文学月刊。1996年10月,余敏来到出版界最高智囊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持行政工作。1988年兼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又创办“中国出版网”,并担任董事长。六年…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8,(6):11-19
谭军波的八年轨迹2001年3月~2004年6月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2004年6月~2005年10月任《重庆商报》副总裁;2005年10月~2006年6月任《上海证券报》副总编;2006年6月~2007年1月任《广东工报》社长;2007年1月~2007年10月任《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2008年1月至今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漫画家、漫画活动家、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人民日报《新闻战线》高级编辑沈同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 8日逝世,享年88岁。 沈同衡(笔名石东)1914年10月生于上海市宝山县。早年在上海学习美术,任新华艺专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同时兼任《宝山日报》记者,参加上海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组织创立了我国漫画史上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进步组织“漫画工学团”;上海解放后任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室副主任,后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
贺宜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出版家、编辑家,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他原名朱家振,1915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亭林镇(今上海市金山县亭林镇),从1934年任《生生月刊》编辑始,1945年主编《童话连丛》,1949年任上海《新少年报》社长兼总编辑,1954年调北京任《中国少年报》副总编辑,1959年任《儿童文学研究》主编,1978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同年改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直至1987年8月20日逝世,终身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为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老一辈的出版家和编辑家,都有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右任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从1907年至1911年,他相继主持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他一生中从事办报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新,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于右任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但他心有大心,并不以求取功名为人生的奋斗目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极大地刺激了于右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不久,他因“换颈血以太平、爱自由如发妻”的反清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获罪于清廷,被陕甘总督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罪名捉拿。于右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清吏的魔爪,辗转来到了他向往的革命中心——上海。在上海,他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一边为住日本出版的中国留学生报刊写文章,思想逐渐倾向革命。自苏报案后,革命派的报纸《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相继被封,  相似文献   

16.
刘习良:1936年1月出生于天津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1960年11月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工作。1982年6月,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1990年9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主任。1991年5月,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1997年10月,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并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出版有《追求集》、《探索集》和《冷热集》等著作。  相似文献   

17.
《语丝》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语丝社的同仁刊物.1924年在北京创刊.1927年10月,《语丝》周刊出版至154期时,被奉系军阀查封,后迁往上海出版.  相似文献   

18.
《出版视野》2004,(5):40-40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过世的不少,周建老、胡愈老和我还健在。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见《出版史料》1983年第2辑第52页)  相似文献   

19.
(丁景唐先生小档案) 丁景唐,宁波市(原镇海)人。1920年4月25日出生。1931年来沪,定居上海。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以后编辑《联声》和领导过学生刊物《莘莘月刊》等。1944年至1946年任上海《小说月报》、《译文丛刊》、《文坛月报》编辑。上海解放后,曾任第三、第四届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员。 丁景唐先生五十年代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六十年代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文革”时备受凌辱。1979年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1985年12月离休。 曾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理事和上海民研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和顾问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上海版协副会长、顾问,及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 主持编辑《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二十卷,影响遍及海内外;1992年12月,是书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专业贡献的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纪念牌。  相似文献   

20.
徐蕾  辛华 《现代出版》2003,(3):42-45
余敏在一些专业网站的简历里写着自己“在杂志社、出版社、报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及管理工作已32年”。他喜欢把自己称作传媒人。1966年,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主办过蜚声全国的《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文学月刊。1996年10月,余敏来到出版界最高智囊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持行政工作。1998年兼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又创办“中国出版网”,并担任董事长。六年间,他主持过三十多个研究课题;六年间,他使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总资产增加了六倍半。出版科学研究所: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