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角色的特征受到学校教育功能的制约。学校教育工具性功能的膨胀导致教师角色中人性的萎靡,教师被抽象为社会需要的符号,教师"自我"被严重遮蔽。当代学校教育意义性功能的补缺,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唤醒与健康个体的养成,它需要教师"自我"的回归,需要教师角色中人性的开掘。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认知存在着某些不协调性,致使教师出现了角色期待过高的压力、自我价值选择的困惑、个体自我的迷失等一系列的自我认同危机。可通过政策层面的增权赋能来提高教师地位,学校层面"生活共同体"的创建来内化教师归属感,个人层面实践知识的深化等策略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经历所形成的反思性自我,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外部规约的认识,也体现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审视。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课程理念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外语教师出现了一系列自我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语言自我的抑制、专业角色的混乱、价值选择的矛盾以及个人主体性的丧失。为消除自我认同危机、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从学校和教师个体两方面入手提升教师自我认同。学校要通过创设积极教师文化,实现教师赋权增能;教师要深化个人实践知识、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以促进对课程改革的反思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赵多山 《甘肃教育》2014,(23):94-94
正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教师要应对新的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职业"能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进行超越专业的自我提高"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还必须向自己学习,即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一、围棋"复盘"学习法给教师的启示"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  相似文献   

6.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虽然这种潜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今的教师却生活在这样一种困境中,即教师需要对教育内部相冲突的一些价值进行排序并取舍,还要协调自己个人生活与教育生活之间的价值冲突,同时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社会公众也包括教师自身总是将教师看作功能性的存在,忽视了教师生命性的存在,导致了教师"个体自我"的迷失,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自我发展、更多的幸福投入、情感体验来进行"个体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行为的主体性因素,在诸多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它主要通过学生个体效能、教师个体效能和学校集体效能来影响学生的发展。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挫折是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反应。心理挫折对大学教师的行为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克服挫折消极因素需要教师个体的自我调整 ,学校领导的疏通引导  相似文献   

9.
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需要和教育体制的改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 ,主要有社会压力、自我期望中的“互动”压力和家庭压力。教师的精神健康面临巨大挑战 ,从而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减轻、缓解教师压力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社会和学校管理者都应给予教师以理解、关心、支持 ,创造条件使教师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对形成积极人格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故事疗法是指通过讲述、阅读或创作故事来促进个体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2022年末,一名小学生随着身边的亲友、同学陆续感染新冠病毒,产生了紧张、焦虑的情绪;父母因工作需要没有陪在他身边,使得他产生了恐慌、害怕的心理。心理教师对他开展了在线辅导,反向寻找、放大和发挥学生身边优质资源的效能,运用故事疗法,引导学生讲述、创编绘本故事,为自己赋能,实现了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1.
位于马斯洛"需要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理想中期待的人物的需要"。情感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得到充分实现,最终拥有理想自我的人。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需要。激励学生挖掘自我潜能,促进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目标。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努力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教师自我认知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建构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人文共生教育理念重视文化的传承和生成,重视教育者的教书育人和开拓创新,重视文化与人的和谐共存与发展。教师在拓展自我认知视域和持续"文化化"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塑造成完整的文化体,从而实现个体与文化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3.
职校教师要充当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能否成功有效地扮演众多的社会角色,关键在于职校教师所具有的角色技能。角色技能是指教师个体所拥有的能有效而令人信服地扮演角色的那些特征,例如能力、经验和特定的训练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角色技能不仅标志着教师队伍的水准,同时还影响着职校生的发展与成长。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获得角色技能应从以下几方面多作自我努力。一…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着工作的不安定感、招生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厌教情绪严重、焦虑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减负"、"减压",更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收益指的是学习带来的好处。学习的外在收益即学习结果带来的益处,学习的内在收益指的是学习的过程补偿,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带给学生的满足。学习的外在收益并不足以单独维系学生的学习过程。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是人先天的基本需要,基本需要的满足能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三种基本需要难以获得满足,学生体验不到发展的快乐,导致学习过程的维系缺乏直接动力,厌学也就在所难免。学校教育及教师可以从内容、评价、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采取恰当策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促进每个学生的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以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目标的需要。它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以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儿童自我控制的结构、特点、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关于儿童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较少,但一些学者正在对此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原则倡导在学习化社会中个体持久、全面的提升自我,这对个体的能力要求显然有别于传统教育观念所要求的能力.其中,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这种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个体自我参照思维在随环境和任务变化而变化的正倾向,需要在学校学习阶段有效建立起来.而教师对学生自我参照思維、行为和情感之间的动态作用的引导和帮助是可能的.这种作用不仅在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上,也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积极自我效能感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它是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可以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及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重大影响。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自我经验、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专业化;二是改善校园人际关系,新、老教师共同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是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四是对“准教师”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五是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放手让学、简约问学、反思助学,引导学生自我赋能。通过自我赋能,孕育、催生和实现学生的高阶思维、高阶认知。自我赋能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