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离不开阅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阅读。那时人们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与这种阅读直接有关。阅读与一般的"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阅读不止在于  相似文献   

3.
谢琳 《文教资料》2012,(13):59-60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评价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面对儿童未来的阅读世界,构建"大阅读"课程体系,推动"共读,共情,共育",可以在儿童的世界里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传递一段阅读的情怀。构建"大阅读"课程体系需要强化落实"常态化"的学科阅读课程,打造"走教式"的共读校本课程,构建"联结式"的个性化阅读课程。  相似文献   

5.
整本书阅读要想避免阅读浅表化现象的产生,真正让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后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贯的主张。让学生爱上读书,读得轻松,读得入味,"方法"之中有学问。毕竟读一本书不同于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加专一,"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各种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8.
於文平 《教育艺术》2011,(11):14-15
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阅读中人们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种种知识,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想读,更不愿意读。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读的训练,教给读的方法,提高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一文中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否则学生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若有老师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语文主题学习可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倡导初中生"读整本书",由于初中生阶段属于一个人一生中发展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读整本书"可以为他们自身提供更为宽阔的文化空间,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围绕初中"读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整本书的导读可以分三阶段进行:读前的"激趣"、读中的"释疑"、读后的"总结"。激趣要找准阅读起点,推动学生走进整本书。释疑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总结重在分享收获,提示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使思维朝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读"的支撑。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中的"读"更容易被忽视,教师扭转现状的途径则在于选择良好的教学策略。实践表明,分级阅读是良好的策略之一。基于对学生阅读兴趣、语言水平、认知特点而实施的分级阅读,可以更好地适切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且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从而实现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朱孔洋 《现代教学》2014,(Z2):17-21
<正>一、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重要基础1.阅读危机的挑战与应对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刘向的"善读"和歌德的"用两只眼睛"都是说阅读要讲究方法,涉及阅读能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读书时间最充裕的时期,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却是大有讲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可以读的东西越  相似文献   

14.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下,教读课以老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读课教学生阅读方法,自读课则是让学生将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无论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每篇文章可以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教会学生阅读,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阅读",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除了教材篇目,老师和学生还可以选其他篇目,由读教材到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引领学生从教材跋涉到课外的千山万水,领略课外的无限风光.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是拓展阅读线路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作者之下、写法之下、主题之下、动情点之下等线路下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只"读"不"行"、只"行"不"读"、"读""行"无法合一。行走阅读是文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统一的阅读样态,其主要教学方法是"读行合一",目的是使学生"知行合一",助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行走阅读强调阅读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基于生活实践的需要。行走阅读的四种路径为"读—行""行—读""读—行—读"和"行—读—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整个小学课堂,读书充斥着整个课堂。可以说,"读"是阅读教学根本的方法策略。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读"而"读"、不加分析的"读"、随意"读"、盲目"读"……这说明我们的阅读存在浅表化、无效化的不良现象。翻开《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读书在"标准"中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课程标准中这样说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何能做到这样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得法"。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阅读可以促使写作兴趣产生,并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则可以反馈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向更高更深的境界迈进。教学中若能根据阅读和写作的实际内容,适时铺路架桥,做到着眼一方面、放手两方面,便能取得"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本文重点介绍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制定阅读书目,归纳阅读策略,简介几种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和具体操作流程及其有效的激励评比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重要的环节,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将英文报刊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载体,从而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完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报刊阅读兴趣,使学生从"不得不读,不会读"到"乐于读,善于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