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原因--时代和现状要求2019年11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主要有四大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这是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站在“互联网+”和疫情教育时代风口,探索新时代教研模式是教研部门的一项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辉 《辽宁教育》2013,(4X):78-79
<正>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探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其宗旨归根到底还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一个目标上看,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方式的灵活性、教研效果的真实性、教研结果的实效性都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否要随从于上级教研部门所组织的教研方式呢?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地随从,其原因是上级教研部门一般以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下属学校的教学提供导向性服务和指导作用,在组织此类教研活动前都是给研课教师一段准备的时间,一般先让参与者提前预设好课例,然后研课教师要经历"备课一导课——磨课——演课"等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准备到"演出"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情节如剧本一样,教师和学生早已熟之又熟了。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研逐渐成为学校教研部门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面对校本资源的开发,网络教研的作用更加重要。网络教研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学校资源平台,校园网和各种丰富的网上资源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活动的进行就是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学校资源搭建的教研工作的基本平台。这个信息化平台能够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是新时代下学校教研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研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研手段,其教研方式是传统教研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它完全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创新了教研形式,快速地传输信息,快速地提高教师能力,丰富了交流内容,简化了交流方式。为了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教研部门的工作者应努力探索教研新方式、新方法。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基层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为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展现职业风采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小学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于2015年12月10日举行了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本次比赛分语数、英美音幼两个组进行,共有13位青年教师参与比赛。大赛特邀县教育局督导室、教研室资深教师与兄弟学校骨干教师组成评委组。上午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6月21日,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闭幕式在西安市盲哑学校举行。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海波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厅基教二处、西安市教育局等部门领导及大赛评委、参赛教师等参加了仪式。本次大赛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在6月18日至20日的三天时间里.来自省内10个市的29名特教教师参加了课堂教学和说课两个项目的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4名。二、三等奖若干。  相似文献   

7.
校际协作教研是学校与学校之间为着自身发展与教师成长的需要,自愿联系起来开展校本教研的新方式,主要有以赛促训、走教(研)、网络诊断三种实践形式,给传统的教研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研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真正成为了促成教师成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新变革发生了空前的改变,教育管理部门给学校电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化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漠然,对于学生上网谈网色变,教师由于对网络技术陌生,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在网络教研中成了哑巴,他们对网络教研的抵触,成为了网络教研开展的最大障碍。其实网络教研比传统教研更先进,更自由,本文就网络教研的几种常见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内许多中学每年都举行一些颇具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客观地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既能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督促与检查。同时也为新分配和新调进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向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年轻教师而言.每一次精心的课堂准备都是一次教学基本功的磨炼与优化。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次胆量与才华的展示与提升。对资格稍深的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的实践性研究。“个性化、课题式”校本教研,是课堂教学新结构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课程改革和教师成长等重要因素精准发力,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助推学校强校提质。具体而言,可采用如下策略:以优化教学常规为抓手,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支撑;以突破关键问题为导向,为丰富教研内涵提供支撑;以完善课程结构为渠道,为强化课程育人提供支撑;以协作项目为载体,为精深教师专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科 《学周刊C版》2014,(11):195-195
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新变革发生了空前的改变,教育管理部门给学校电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化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漠然,对于学生上网谈网色变,教师由于对网络技术陌生,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在网络教研中成了哑巴,他们对网络教研的抵触,成为了网络教研开展的最大障碍.其实网络教研比传统教研更先进,更自由,本文就网络教研的几种常见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学校继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时期。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使新教师及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及培训活动,成绩显著。一、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动员会开学之初我校依据龙潭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总体教育教研计划制订相应的教研活动方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题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在于创建新的教研方式、教研模式和教研制度。那么,它又会给教师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金甫 《教书育人》2016,(5):50-51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要赢在第一起跑线上,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赢在第一起跑线上,需要有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为了给教师构建研讨、交流、实践、展示的校本教研互动学习平台,我校以"发展"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以理论学习与研讨、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等为载体,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而言,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是提  相似文献   

16.
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针对目前教师研修活动中存在的教研需求模糊、教研模式粗放、课堂教学评议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大等问题,本研究基于经验学习圈理论,以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为核心,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构建基于教学行为分析的精准教研模式,探索智能技术支持的教研转型发展新路径,并基于此模式在成都市北新小学校开展了教研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教研的现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教育教研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活动。有的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有的是建立群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提高;有的是开没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的是利用远程平台技术,开展集中研修培训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题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在于创建新的教研方式、教研模式和教研制度。那么,它又会给教师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研转型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主要抓手,是普通高中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支撑,其关键要素在于校长的学术领导力、教师的科研内驱力、学校的组织变革力。新时代普通高中教研转型应做到:立足全面育人,更新教研理念;凸显问题导向,优化教研目标;坚持系统思维,重构教研内容;发挥数智赋能,创新教研方式;强化统筹实施,完善教研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面临许多挑战.文章基于学校探索实践,尝试从合作式校本教研的角度入手,深入探索新时代提升校本教研成效的创新路径.结合学校多年的实践案例分析,提出了四条有效路径:一是坚持文化引领,实现学校合作文化的全域渗透;二是落实制度保障,推进全员参与的三级合作教研;三是完善活动载体,实施"多师课堂"与"三成工程";四是立足主题任务,探索课题引领下的多维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