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锻炼效果如何,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程度、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效能、高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水平、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评价体系能否四位一体紧密相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活力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是开启核心素养的"金钥匙",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动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优化核心素养的基本"导航仪"。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与情感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中华诗词诵读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则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通过诵读中华诗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思想政治类课程,以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时政味"、"文化味"、"思辨味"、"人情味"、"生活味"五味调和教学情境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课为例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核心素养落实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其中古诗词作为部编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提取诗词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元素及素材,既能向学生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又能以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诗词阅读,  相似文献   

5.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为了打破传统古板课堂,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素养,就要关注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欣赏,思考,创新;为了提升三重境界,就要培养学生相对应的"赏、思、创"能力。从声音文字层到思想主题层,再到审美创造层,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诗词鉴赏习惯,拥有感性与理性的体验,才能让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解析优秀文化内涵与核心素养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元素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各个院校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任务。文章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展开分析,就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以及相互促进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体系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品读诗词,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诵读小古文,以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进行诗配画创作,以培养高尚的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8.
闵行区中心小学在80多年的积淀传承和发展提升中,在"以人为本,主动发展,规范大气,温馨有致"办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形成了"崇德敏智"的育人目标,即要求师生崇尚道德准则,并做聪慧善学善教之人。我们立足以"走进儒家经典"为重点的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品牌教育,以"诚信"和"责任"为主要德育目标,致力培育有文化素养的学生。我们认为,培育学生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也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过程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职责和使命。儒家经典滋养下学生诚信度的不断增强面对当代社会诚信品质的普遍缺失的现状,公民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从小抓起是一种必须和必然。我们认为以经典的优秀  相似文献   

9.
"审美鉴赏和提升"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古典诗词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有效关注"意象、意脉、意蕴",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素养包括很多层面,高职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尤其重要。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佳载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创新因子,这些创新因子既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发明、文化创新等各个层面,也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章提出了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载体。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2018,(8):81-81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聚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德育——打造"魅力德育",彰显德育魅力立德育德走心入心易学易教导行践行语文——领略语言文字魅力,提升文学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聚焦核心素养凸显职教特色形式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和创新,二者相互支持、有机融合。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时代要求。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下简称"府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帮助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观广泛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样貌,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变得愈发艰巨、愈发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汲取和整合。儒家的"仁爱"观,贯穿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始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标识。因此,新时期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髓,开发培养学生仁爱品德的校本课程,成为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齐跃 《辽宁教育》2023,(7):67-70
为落实新课标作业要求,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构建“四步四环”课程模式,采用诗词诵读法、小报绘制法、传说讲述法、习俗体验法和作业巩固法,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88):77-78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2017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立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同时,融合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实践等内容,对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测评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对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传承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以孝道教育为抓手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好着眼点。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以孝道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相似文献   

17.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诗教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诗教的弘扬既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鉴于这一认识,把“中华诗词进校园”列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一、准备阶段:(一)课题的确定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校决定以“中华诗词进校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针对学校确定的活动主题,经…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典名著,也有许多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典名著与诗词来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何彦亭 《甘肃教育》2023,(21):19-2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是培育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切入点和突破口。本土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运用本土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利用庆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系列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从而规范青少年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国情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场关于"核心素养"研讨思潮过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了内在反思,并依托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厘定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核心: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即以古典诗词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的。本文提出要把握诗意,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联想洞察,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体悟,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拓展延伸,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发挥诗词教学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