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培育法治意识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在丰富活动中增强法治信仰、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始终坚持和遵循科学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会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治的认识、崇尚与遵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公民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程序与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法治情感,提升法治行为能力,促进整个社会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程度。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当务之急。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思政课元素开展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强化专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法治教育融入髙中思政课,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的培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融入法治教育,既能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用法能力,实现高校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条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法治教育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和价值方向,坚持兼顾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沟通政治性与学理性、注重实效性与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探索完善相关课程的配套设置、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讲授内容以及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元授课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深植于学生内心,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助推依法治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仅仅局限于法律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教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过具体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巩固法律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法治意识。王恒富、孙俭两位老师从博学、明辨、笃行三个层面探讨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能帮助学生达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目标,实现法治意识的内化。因此,思政课法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法律问题,在案例分析和多项活动中内化法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法治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需要人们从内心信仰之。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  相似文献   

10.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之"民主"为思想统领,围绕"建设民主中国"价值目标,通过回顾中华民族百年来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道路的历史进程,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的伟大进步,不断认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道路,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逐步提高法治素养,积极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文化课放在首位,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能够更好地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切实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社会主义法治起着构筑和造就社会主义政治主体文明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和形成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关系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引导和规范着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小学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够把这门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形成法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们已经迈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要有新思考、新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从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题中之意。一、新时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所谓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法律意识"与"法  相似文献   

16.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对于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理解法治内涵,切实找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科学运用法治时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方式,是发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运用法治时政资源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对法治的理性认知,培养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坚定对法治的崇尚与信仰,规范学生日常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社会主义法治起着构筑和造就社会主义政治主体文明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和形成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关系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引导和规范着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PBL即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PBL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讲究策略:精心导学,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对法治的认识;问题引领,协助小组讨论与合作,提升学生对法治的理解;教师在场,协调分层交流,提升学生对法治的信服与尊崇;训练验收,及时评估,助力学生践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需要老师的引导并且加以培养。道德与法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衡量学生道德素养的一大准则。如果不加以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就会导致中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甚至与社会脱节。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让初中生在老师的培育下自然而然地养成道德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