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构建班级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四川教育》2004,(5):15-16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5.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6.
徐永生 《江苏教育》2011,(12):41-4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德育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必须立足于德育的长远效应,让德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德育必须实现观念和做法上的人本化调整,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同时以做好班主任队伍的智慧化建设、德育本质的回归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基本措施,为中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有效应对各种反文化潮流和垃圾时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德育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必须立足于德育的长远效应,让德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德育必须实现观念和做法上的人本化调整,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同时抓好班主任队伍的智慧化建设,推动德育本质的回归,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中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的过程中校准现阶段的德育工作发展方向,有效应对各种反文化潮流和垃圾时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概念理解的多元化,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课程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还是德育文本?是学校道德生活事件还是德育传播媒体?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还是凝固化了的道德生活经验?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德育过程的概念进行重构,以充实学校德育资源、拓展德育空间、激活德育过程,从而为改变僵化、低效、程式化的学校德育现状,创新学校德育的样式、方式、途径,贡献新的教育智慧。与知识学习不同,道德学习是一种全时空的学习,充斥着学习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德与生活结伴而行,在生活中不能有道德的盲区。因此,完…  相似文献   

10.
孙泰祖 《甘肃教育》2009,(13):42-42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体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分几点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对学生的爱心,具备解除学生疑惑的智慧。我们学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内容十分丰富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德育教师专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议题,但建基在"道德知识"上的德育教师专业化却无法让德育教师获得道德知识,实现其教授之职。这一悖论的存在源于道德知识的特殊性,道德知识并非科学、技艺般的知识,而是人的理性品质,即实践智慧。因此,需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规定性上慎思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并认识到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简单地托付于专职德育教师来解决。否则,现代分工化、专业化的潮流势必让人们遗忘道德教育乃共同体事业之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智慧之源,教育是创造美好明天的原动力,而德育又是教育之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可是,就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德育工作还存在着力度不够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各个环节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了脱节现象,影响了德育工作全面的深入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德育与智育间的脱节。老师热衷于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灌输,没有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中。有的虽然迫于某种压力,勉强把德育渗透到智育中去,也是牵强附会。这种贴膏药式的德育显得…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对中、高职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当今中、高职学校,班主任或德育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中应有效实施德育。、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和学校“行为场”,发挥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做到潜移默化;构建和谐班级,以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推进德育工作;理解学生,用“宽容”之心包容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实现德育的具体目标;实施管理的民主化与细致化。形成良好班风、学风,追求德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施伟鑫 《教师》2014,(1):123-123
正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施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点,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尤其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为什么德育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呢?近年来,一些学校"重知识,轻德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却忽视了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学习的尖子生同时又是品德的劣迹生的情况有之。这就是说,知识再多,智商再好,也不能代替高尚的品德。只有通过德育激  相似文献   

16.
蒋敏 《江西教育》2023,(15):32-3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观念,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从而追寻“历史之真”“历史之善”“历史之美”;要借助历史长河中相关的事件、人物等,渗透与融入德育。教师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化,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我们为人处事之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感受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当前,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德育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二是在德育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较重;三是学校德育较注重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德育知识是对德育本质和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认识以及学校德育经验的描述.德育观念是德育知识积淀的结果,主要包括主体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教育、情境德育和整体育人等.德育智慧则是德育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种综合反映,涉及知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三方面.德育知识、观念和智慧共同构成现代教师的德育素养,而德育素养是教师或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行教育体制下农村学校的德育现状由于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甚至根本就不顾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建设存在许多问题。1.重成绩轻德育。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已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意识中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成绩的从属地位,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2.德育工作形式化,德育内容空洞化。一切的德育活动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形成成果。课堂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的提升,但要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每个教职工都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学生教育中,真正把德育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建造“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实现“以德立校”的教育宗旨。一、全员德育的内涵建立和完善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让全校的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学校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计划、德育管理、德育活动等信息应是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共同知晓、共同关注并认同的。全校的教职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