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晓凤 《报刊之友》2013,(3):111-112
目前,我国手机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大关,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子书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冲对传统的出版业造成巨大冲击。通过手机媒体,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逐渐被被移动化、数字化的手机阅读所取代,传统媒体出版包括图书杂志、报纸能出版业的数字化趋势已经来临。尽管我国手机阅读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庞大的用户群体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手机阅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分析手机阅读的特点及其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影响,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出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手机阅读指导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手机阅读的冰与火——对手机阅读未来成长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桔 《新闻实践》2011,(10):69-71
随着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和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基地近年的建成和成长,手机阅读闪电般地闯人了中国人的阅读生活,并且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当网络阅读是否会灭亡纸质阅读的争议犹在耳边,手机阅读又呼啸而至。手机阅读市场迅猛增长不容小觑——2011年一季度中国手机阅读营收规模破10亿,环比增长14.26%。  相似文献   

4.
正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尤其是手机以其方便携带、功能全面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进行阅读的重要通道。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极大改变,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其中,手机作为携带最为方便且普及率最广的移动终端,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基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撑作用下,智能手机在社会中逐渐得到普及,手机电子书、手机杂志、手机视频、手机电子报等移动阅读方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代替传统阅读方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本文以我国手机阅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我国手机阅读量现状的分析,探究了手机阅读的优势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我国手机阅读量激增下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8.
浅析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的多元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今的阅读方式除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外,人们还可以从CD、DVD、互联网、手机等通过读图、听书、网上阅读、互动交流等来获取。本文从阅读兴趣的变化、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时空的变化以及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静态阅读时间被碎片化,纸质阅读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被打破,"途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推崇的一种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的载体不断出现,帮助人们实现"在路上的阅读",带给人们一种学习娱乐的新体验。论文探讨"途书"带给人们的好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成熟,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被现代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可能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读报纸、读书、欣赏音乐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从电子书到数字报纸,从电脑阅读到手机阅读,未来将在手机上形成随身“书报亭”。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不论是在公交、地铁上,还是在餐厅等人、或是路旁候车时,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正举着手机埋头阅读,种种迹象表明手机阅读时代已经来临。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份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之间的国民中,曾利用手机阅读电子出版物或游览网页的人数占整个国民阅读人数的23%,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其中52%的是农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的普及,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读者渴求自由支配阅读时间与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效果,对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在传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互冲击的当下状况,来总结碎片化阅读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利用手机阅读,与当下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当契合,已成为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互联网企业、传统出版商等瞄准这一巨大的数字阅读市场,强势进入,作为拥有庞大手机用户基础的电信运营商更不会错失抢占数字阅读市场份额的机会.笔者以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为例,浅谈电信运营商的数字阅读战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除具备最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逐渐被赋予游戏、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阅读小说、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不论是在公交、地铁上,还是在餐厅等人、或是路旁候车时,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正举着手机埋头阅读,种种迹象表明手机阅读时代已经来临。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份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之间的国民中,曾利用手机阅读电子出版物或游览网页的人数占整个国民阅读人数的23%,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其中52%的是农民。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究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从阅读需求、阅读寻求、阅读处理与使用三个阶段,以及干扰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信息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特征,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除具备最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逐渐被赋予游戏、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阅读小说、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8.
由于手机具有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征,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手机阅读类APP客户端也迎合用户的需求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阅读类APP客户端中,书籍、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编辑既是优秀作家、作品的推广者,为其提供广阔的平台,也是读者阅读选择的引导者,更是读者与作者、与书籍、与读者之间交流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正逐渐被移动化、数字化的手机阅读所取代。所谓手机阅读是指人们利用手机终端浏览、阅读数字化的内容,包括通过短信\彩信、wap\3G上网、下载电子书、阅读应用软件(App)等进行的阅读活动。2012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为2.91亿,而到2014年上半年,仅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用户规模已超1.5亿,较2010年增长5倍多。可以说,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20.
论手机移动阅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机移动阅读是读者对手机等移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的认识活动,包括读者、阅读行为和读物三个组成部分。手机移动阅读的过程包括阅读需求、读物寻求和阅读利用三个阶段。影响手机移动阅读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