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彬彬 《天中学刊》2015,30(1):121-123
对于《诗论·葛覃》"得氏初之诗"中"氏"字,相关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廖名春先生认为"氏"通"祇","祇"通"祗",故"氏"当读作"祗"。而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以及文献注疏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得氏初之诗"的"氏"字应理解为姓氏之"氏"。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和"与"谐"形体结构提出古代和谐社会两大标准说起,认为文字诂训是一门科学,文字俗说由来已久,文字诂训与文字俗说绝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5.
奇特、古朴的水文是水族先民距今六千余年前的伟大创造。它是一种与殷商甲骨、金文同根同源,却远远早于甲骨、金文的古老文字。水书初创于帝喾高辛时代,发展、流播于唐虞夏商之初,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上承"三坟",中通"五典",下启殷商甲骨、金文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敬畏文字     
《同学少年》2012,(10):25
"……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耳边又响起了谭晶演唱的《龙文》,这歌声总是能唤起我对文字的敬畏之情。是文字,记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是文字,描绘了晓风残月那诗一般的意境;是文字,勾勒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卷……历史的长河宛如浩瀚无垠的银河,而文字恰似星星一样点亮了寂静的夜空,给夜行的人们以希望与力量。古老的方"……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耳边又响起了谭晶演唱的《龙文》,这歌声总是能唤起我对文字的  相似文献   

7.
从文字学、民俗学角度分析,"人之倒立诞生"为原始生殖崇拜的最基本内容,梅山文化中的张五郎同中华民族的始祖神蚩尤应是同一个神祇,二者为同一个"人之倒立诞生"生殖崇拜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名列前茅     
《家教世界》2008,(5):46-46
"名列前茅"的"茅"何所指?按常人理解,"茅"指茅草,但世上又哪有举茅草为旗的呢?清代文字家王引之早已指出:"‘茅’字当读作‘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因此,"前茅"就是"前旄"即前军所举之旗也,引申在前面的人。  相似文献   

9.
文字玩失踪     
想象能给创新注入无穷的活力.作文中的想象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假设思维是想象的前提:假如水全部飞到了空中……假如明天没了太阳……假如我们失去了文字……《文字玩失踪》就是一篇颇具想象力的作品。作者先假设文字失踪.然后想象没有文字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文中写的几个小故事都与失踪的文字有关,描写具体。读来身受感染。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细腻入微,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场景:而结尾处文字的逃离,又给人一种奇幻般的感觉。真实与想象的融合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敬一兵 《教师博览》2006,(11):52-53
在文字涉足之前,人身边的物质仅为实用而设,瞌睡般伏着,好似无人的深径长出的苍苔,静悄悄的。只有当文字来了,用纤指轻轻一拨,静默的门扉“吱呀”一声开启,瞬间让人目眩神醉——掩在物质深闺里的,竟然是百卉争妍叠霞散绮般的世界!我尾随在文字的后面,看见文字与物质邂逅的起承转合之中,尽是文字细细浸润而出的姿势,或苍茂古劲如深山老藤,或秀媚细袅如蝶扰花丛,或疏朗清阔如鹤唳云端,或奇崛诡异如草蛇灰线帷灯匣剑,或密满如重山叠翠,或留白宛如闲云出岫柳絮舞风。一种姿势对应一种感悟,万千的物质就这样妥帖驻足在文字里。只轻轻一扬手,掷出…  相似文献   

11.
1955年开始,我研究一个理论课题:汉字在人类文字中的历史地位。这不是褒贬古今,不是占卜未来,这是认识自我。这里略谈我在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我的初步探索,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一、西周初期的龟卜占卜术在人类历史上是相当古老的事情了。考古工作表现,在我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们经常利用各种野生动物的头骨来占卜吉凶:方法是原始的,方式是简单的。及至殷商时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奴隶主阶级每天必卜。每事必卜,加之以巫风盛行,于是逐渐使原始占卜术有所“提高”,成为一种比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文字题常常是学生怕做的,"会背不会做"、"会背拿不了高分"常常成为很多学生的困惑。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发现,要想解决这样的困惑需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14.
"文字禅"一词虽由黄庭坚在元祐三年(1088)首次在诗歌中使用,但真正与诗歌有关的"文字禅"观念的揭橥实际上是由天台宗高僧辩才元净在元祐五年(1090)完成的。元净在此时提出"文字禅"观念有着深刻的背景:一是与天台宗自身对经教文字的态度以及其本人的创作实践有关;二是与北宋禅宗"不离文字"的现象有关;三是与当时禅林出现的乱象有关。在辩才元净提出"文字禅"的观念十多年之后,黄龙派诗僧惠洪才提出"文字禅"的口号,并对之进行论证。"文字禅"对宋代诗歌、诗学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辩才元净结合天台宗教门经验以及针对禅宗内部出现的情况,在元祐年间首先提出"文字禅"这一观念,其功绩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语言文字学界,普遍采用西方有关的文字定义,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这个定义只概括了汉字的一种作用,一种特性,它远远涵盖不了汉字全部。其实,我国汉朝的许慎早就为汉字作了义界,对其义界运用训诂的方法加以阐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许慎看来,文字的发明创造,是对天地万物与人事的标指。也就是说,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记录符号,而且也是对生生大千、历历人事的反映,是对宇宙秩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摸索出一套修改模式,将它命名为"导牖修改,激活文字"。"导牖"是引导启发的意思,"修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导牖修改"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内心的文字,写出充满生命力、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  相似文献   

17.
仓颉造字这一神话的核心在于解释文字的由来。在仓颉造字神话中,有一点尤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他作为“黄帝史官”的这一身份。史官的源头在“巫”,占卜作为巫与上天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汉字最初的发端。在巫的时代,文字具有着代传神言的神性;在史的时代,文字则具有着象征王权的圣性。当文字神圣特性的来源问题被解决后,中国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文字崇拜现象就具有了合理性,这种崇拜背后所蕴含的是“仓颉造字”神话所代表的巫史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有着丰富的文字现象,除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等现象普遍存在外,俗字的大量存在也是一大特点。从俗字产生的特点如意符的增加或变换、改换声符、类化、变换字体结构四个方面例举了《僧祇律》中的俗字现象,一方面指出这些文字现象产生的机制源自语言使用者的从简心理和相似联想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类文字现象在东晋时期的发展更替情况,进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反映出《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坡芽文字只存在象形、会意、指事这三种结构类型,其中象形字所占的比例最大,达62.96%,会意字占30.86%,指事字仅占6.17%。根据坡芽文字的结构类型,并结合其符号体态及功能与作用,我们可以判断坡芽文字正处于"以形表义"为特征的人类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