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府原指采诗制乐之官署 ,东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诗体之名称。乐府诗乃配合音乐而歌唱之诗歌。乐府采集俗乐、搜集歌辞 ,主要来自民间。黄门鼓吹乐与短箫铙歌 ,均为俗乐。其中以黄门鼓吹乐更为重要 ,其曲调繁多、乐章丰富 ,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黄门鼓吹乐 ,包含两大类 :鼓吹曲与相和歌。“相和”者 ,并非丝竹相和 ,乃领唱与众人伴唱相和也。两汉时期 ,社会各阶层 ,无不喜好俗乐。文人们参与乐府歌辞创作 ,有三种情况。五言诗起源于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以叙事诗为主  相似文献   

2.
鼓吹署的建立要晚于鼓吹乐的出现。汉代尚未建立专门性的鼓吹乐管理机构,"黄门鼓吹署"此机构并不存在。汉代的黄门鼓吹包括黄门(宴飨)鼓吹和黄门骑吹,其成员分别由来自乐府的黄门倡和来自少府可充当禁军的黄门冗从组成。用于宫廷宴飨部分由小黄令管理,骑吹则由黄门冗从仆射管理,并接受承华令的管理,二者同为隶于九卿的少府管理,构成了后世对鼓吹乐进行管理的初步机制,也为西晋时正式建立鼓吹署管理鼓吹乐和百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黄门北寺狱是设在宫禁之内的诏狱,囚禁对象主要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朝野士大夫。狱内审讯、监管由宦官负责,经常非刑虐杀犯人。该狱囚犯经历的司法审判程序和其他诏狱有别,多是宦官矫诏或唆使皇帝直接下诏拘捕,以避开外朝官员的审查覆议。外戚、士大夫针对宦官把持的这所监狱采取了争夺与反制措施。“党锢之祸”后,随着汉末政治形势演变,黄门北寺狱的地位与作用逐渐下降,直至毁灭。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我国的宫廷音乐机构设置完善,大致分成两个管理体系,分别是政府管理和宫廷内部管理。其中,太常寺作为掌管礼仪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范围甚广,和音乐相关的有太乐署、清商署和鼓吹署。此外,教坊和梨园是属于宫廷内部的音乐机构,它们和政府管辖的音乐机构共同为隋唐宫廷音乐获得高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古体诗常识介绍古体诗是在唐代出现一种新诗体即近体诗以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唐人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后人仿照其形式体例创作的诗歌也称古诗。乐府古诗,本来是指两汉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而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和东晋中叶袁宏的《后汉纪》,是我国古代两部发凡起例的重要编年史名著。它们无论在编纂方法或指导思想上,都对后世编年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荀悦与《汉纪》《汉纪》作者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史学家和思想家。献帝建安元年至二年他任汉廷黄门侍郎,侍讲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东坡食汤饼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  相似文献   

8.
新建夏敬观氏,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二月,著《汉短箫铙歌注》。书前有湘潭袁亮所为序,略称:“夏氏著《汉短箫铙歌注》,独以为短箫铙歌在汉乐别为一类,与黄门鼓吹、横吹不相杂,而断一十八曲咸为铙歌。训以音义、证以纪传、定其句读、厘其声艳、正其形讹、比事类情,不凿不诬,旨畅文从,使铙歌建威、杨德、讽敌、劝士之古谊,数千载晦而复明,前所未有也。”表扬可说到极点了。  相似文献   

9.
曹操(公元一五五年——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人物。 东汉末期,由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儒家路线,大地主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他们拼命鼓吹“名节”,结党营私,在社会上形成许多分裂割据的山头;大搞“亲亲”,山外戚宦官轮流专权,造成了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权,豪强势力混战不休,人民惨遭蹂躏,真是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压迫越深,反抗越烈。公元一八四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  相似文献   

10.
东汉定都洛阳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史学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旧说大致有七种观点,但似乎都有不足之处。通过考察两汉之际的历史情形,综合政治形势、自然地理状况、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东汉定都洛阳是必然之举。其原因有三:一是气候转冷,北方少数民族南侵势力加强;二是东汉之时代精神与西汉相较,自进取转为退婴,故无意与北方少数民族作坚决之抗衡;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时代精神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为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的年代。各阶层、各政治集团都在这一历史大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演,而尤以名士集团最为突出。名士本谓知名之士,历朝历代皆有之。而作为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统治阶级中文化群体的一种称谓,则有“东汉名士”、“魏晋名士”等。东汉名士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和道德风范的具体体现。魏晋名士承袭了东汉名士的某些余风,却又与东汉名士整体风貌迥然有异,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2.
杨震是东汉安帝时期的大儒与名臣。他精通儒学,居官清廉,身居高位,却不愿恋栈自保,对于皇帝的失德失政,每每极言直谏。杨震对朝政的批评,触及到东汉统治体制的所有弊端:外戚干政、宦官弄权、乳母乱政、贪污成风、朋党之争。秉执儒家"修齐治平"之学,没有真正融入官场"利益集团"之中,是杨震被当政集团迫害致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蔡伦     
蔡伦(?——公元121年),字敬仲,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到洛阳皇宫当太监.章帝建初中,升为小黄门.和帝即位后,因与宦官中常侍郑众协助和帝诛灭外戚窦宪有功,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兼任尚方令,专管御用手工作坊.安帝时,曾由他组织一批学者如刘珍等校书东观(皇家图书馆).在任尚方令期间,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  相似文献   

14.
零陵、永州,一地两名,西汉建郡,东汉建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湖南四大古郡、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唐名郡、楚粤通衢、潇湘之源、山水绿城为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5.
“座右铭”是谓“书于座右以警戒之词”。它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种是请别人题。首创座右铭者,是1800余年前的东汉书法家崔瑷。他创作了“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劲,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  相似文献   

16.
分析杨震的思想观念是我们观察东汉中期社会文化背景的极佳标本。具体说,第一,东汉中期经学繁盛与杨震的经学修养恰成对应;第二,东汉中期士风高涨与杨震的名节意识正可应和,杨震的思想观念契合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  相似文献   

17.
十年以来为提倡鼓吹时代其次为试验时代最近为休眠时代今後实行三民主义当先扩充职业教育十年以遣,音乐教育之名祠,洋洋盈耳,充塞圃内,迥溯富峙一般有藏之士,有璧契圃内教育,日益赞建,而攀桨生之出路,  相似文献   

18.
柳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历史名城.它的得名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主要有得名于柳江,得名于柳岭,得名于柳星,得名于柳宗元等.文章论证得名于柳江一说最为可信.关于柳江名称的沿革,根据文献记载和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认为柳江即西汉之"留水",东汉作"溜水",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改称"柳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姓与名⊙崔吉学姓与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在中国产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就我国古代的姓与名作一简单考究。关于姓的起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相似文献   

20.
城门校尉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