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2月20日,欣逢《沈阳日报》创刊五十八周年,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为读者奉献出双份厚礼:国内首家全流程、全媒体数字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今报》正式上线;沈报集团所属大型综合网站——沈阳网(http://www.syd.com.cn)正式开通。1989  相似文献   

2.
都市报是反映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状态的报纸,其零售终端市场乃报纸发行争夺读者的重要战场。沈阳各都市报近年来也存激烈竞争中通过自身和外部策略的不断调整,一定时期内,各报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态势,华商传媒集团旗下《华商晨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旗下《辽沈晚报》、《时代商报》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共同组成了沈阳都市报市场。在2008年伊始,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一轮市场的争夺必然在这三大集团之间展开。  相似文献   

3.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60年前,由时任中共沈阳特别市工作委员会书记的陶铸题写报头的《工人报》(即《沈阳日报》的前身)正式创刊,报头上清晰地印上了她的诞生之日:1948年12月20日。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9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宁波日报》、《无锡日报》、《厦门日报》社长、总编聚集上海金茂大厦,庄严地发表《上海宣言》,宣告中国日报五强联盟成立。如今,五强联盟已成立了整整两年半,其运作情况究竟如何?取得了哪些骄人业绩?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各媒体为增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除保持原有新闻版块的拼抢外,更强化了对专副刊领域的争夺。沈阳晚报在2006年下半年对《沈水副刊》进行了改版,增强了《健康》《说法》《历史》等专刊;《辽沈晚报》在2007年也有了大动作,压  相似文献   

6.
《辽宁日报》的前身是《东北日报》。1954年8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撤销。由原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新的辽宁省,在沈阳正式宣布成立。1954年9月1日,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在沈阳创刊。  相似文献   

7.
石开 《记者摇篮》2006,(2):33-33
为了努力提高《沈阳晚报》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新闻业务研究,促进编采人员的业务交流,增添编辑的学术研究气氛,不断探索《沈阳晚报》的发展思路。沈阳晚报主办的《晚报业务研究(网络版)》前不久与编采人员见面了。《沈阳晚报》至今已走过了近20年的见雨历程。近两年,随着一些年轻编采人员的加盟,《沈阳晚报》编采人员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45岁以下的编采人员已占全部编采人员的80%以上,由于许多年轻的编采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阳晚报》的办报质量。《沈阳晚报》领导层认识到,要想使报纸的发展有长足的后劲,就必…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12月9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宁波日报》、《无锡日报》、《厦门日报》等几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聚焦上海金茂大厦,庄严地发表《上海宣言》,宣告中国日报五强联盟成立之后,开创了我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联盟合作的历史先河。 的确,联盟就是力量。如今,地市报联手合作已成为2007年报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他们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携手联盟开创了地市报业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15日《沈阳晚报》D3版刊出的散文《雪中飞》中写道:一场大雪之后到马路上去除雪。“最难对付的是那雪下的坚冰,只听锹尖在冰面上当当山响,只见粼粼坚冰.于顷刻间粉身碎骨……”句中的“粼粼”用得不妥。  相似文献   

10.
《华商报》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是中国侨联系统国内外发行的对开、出版16-40版,甚至偶或达到60版的报纸,日发行量已经达到50万份,仅次于日发行量80万份的《华西都市报》。报社创办14年来,由原来的勉强维持职工工资,甚至连年亏损,发展成为已拥有《新文化报》(沈阳)、《重庆时报》(重庆)等多家子报,下辖供奶站等多个以黄马甲为标志的私营企业的华商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1.
根据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工作安排,2000年3月中下旬,由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连生,省档案局局长艾鸿举及有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沈阳、大连、朝阳、葫芦岛及大石桥等市贯彻实施《档案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平参加了在沈阳市的调研活动。调研组在听取各市档案部门汇报后,先后召开了九次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档案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18个档案局(馆)和部分乡镇档案工作情况。4月21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专门听取了省档案局关于我省档案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12.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0):27-29,35
人物简介:成舍我(1898-1991年),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报纸出版家、新闻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青年时代曾任职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太平洋》杂志助编。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课余在北京《益世报》担任主笔、总编辑。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翌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报纸后被执政当局封闭。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而党报的新闻评论特别是头版的新闻评论文章,则不仅仅要体现出灵魂的作用,它还是报纸的旗帜,是人民的传声简,肩负着“向群众解读党的精神,反映人民心声”,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本文主要调查了2004年东南西北八家报纸头版评论文章,这八家媒体除了《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外,其余七家属于省市报,主要包括东部城市上海的《解放日报》、南方城市广州的《广州日报》、西部城市重庆和成都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北部城市北京和天津的《北京日报》、《今晚报》以及东北城市沈阳的《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14.
眼下,非专业作家陈丹青的《荒废集》,梁文道的《常识》等新书被纷纷推出,并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沈阳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回顾2008畅销风潮,同样是非专业作家在独舞。以往弱势的非专业作家,渐渐成了图书市场的主角,这个现象让人深思。为什么市场红了“非专业”,显然市场更知道读者的需求,更知道市场的需求。市场是公平的,读者是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并没有定律。  相似文献   

15.
《沈阳图典》图文数据库建设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据库建设的设计思路,软件的选择,建设步骤及数据备份等问题的分析,全面介绍了《沈阳图典》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全书不过7万字。这本小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写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众多读者时隔20年后,仍记起这本科幻小说,使我十分感动:1998年,先是上海《青年报》“记起”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二十周岁”,来电约我写了《从“小灵通”开始的未来之旅》一文,接着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中文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青年报》等十几家报纸、电视台、电台推出了回顾《…  相似文献   

17.
《沈阳今报》从原来的对开20版瘦长型大报改为4开32版小报,包括娱乐、消费,有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服务信息,主打大众消费经济,以避免与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竞争。定位是“做沈阳的第二份报纸”。“第二份报纸”就是侧重某个领域,做专、做深,做出个性。是读者看了其他报纸后还要看的报纸。《沈阳今报》改版的目的只有一个:探求都市报发展的出路,以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目前沈城5张都市报每天同题大战,同质竞争,大家以近乎相同的操作手法,主打社会新闻,通过突发事件来夺眼球,抢市场。同时,在沈报集团内部,今报也面临着与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同…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成名后的小沈阳努力通过电影作品和今年的春晚来表现自己的阳刚.但还是绕不开“俗不可耐”和“娘娘腔”等质疑。日前,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文称,小沈阳在中国的“一炮而红”.彰显了当下社会的“宽容度超过了想象”.并质疑小沈阳是如今“最低俗的中国人”。本报记者致电了小沈阳的同门师哥、赵本山爱徒王小利,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图书馆》2005,(3):75-75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历时2年修建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最近在兰州建成。此次新修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位于兰州市黄河以北的九州台上,继承了四库七阁的传统风格,为外二内三的园林式仿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00多年来,历经战乱,原7套《四库全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3套,目前分藏于台北、北京、甘肃省图书馆。甘肃收藏的这套溯阁《四库全书》原藏于沈阳,上世纪60年代中央决定拨交甘肃收藏。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08,(6):5
省档案局(馆)于4月7日在沈阳召开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