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1953-1978)的奠定基础时期、改革开放后(1978-1999)的快速发展时期和西部大开发后(1999-2006)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结构调整时期.本文按照这三个期间,分阶段对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学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也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贡献的工程学科之一。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建造的建筑物和结构物反映了该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面貌,见证了社会历史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探讨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度量模式,并定量地评价出青海省技术进步的水平与经济效益,找出差距,进行发展预测,对于今后提高我省经济效益和选择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技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贡献,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农业生产总值都翻了几番,各类农作物的平均亩产也稳步上升。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期的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既能保持经济发展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超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上的理论主张,其中有许多理论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核心的工业自动化正在不断被广泛运用到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尤其是在我国,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优势,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实现综合国力增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能够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本文就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才能促进西部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保证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工业化不同时期的土地管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崔莉  刘新卫 《资源科学》2012,34(9):1698-1704
1949年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的不同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先后经历三次不同的道路选择,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赶超型工业化、外延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工业化时期。土地管理政策在建国后经过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框架体系,也支撑了不同时期的工业化发展。在赶超型工业化时期,中国土地管理通过推进土地改革和保障用地需求顺应了工业化发展要求,但土地管理政策较为零散,土地利用问题开始显现;在外延型工业化时期,土地利用成本较低成为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红利”之一,而一味保障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土地管理政策也导致土地利用问题开始大量爆发;在目前的创新型工业化时期,土地管理政策肩负调控和引导工业化科学发展的重任,应该从整体上设计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土地管理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时空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国家碳排放责任的争论,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由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驱动本国产业变化从而影响碳排放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制造业碳排放为对象,分别选取了9个老牌发达工业化国家和9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分析制造业规模、制造业高碳负荷行业以及制造业碳排放格局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研究发现全球制造业呈现了由欧美向日本转移、欧美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欧美日亚洲四小龙等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三个阶段。同时,以化工、焦炭、基本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碱性金属以及纺织业为主的高碳负荷行业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从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对不同时期两组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和碳排放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规模因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都相对滞后,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承接老牌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促使工业规模提高和产业高碳化,导致制造业碳排放逐步提高。但是不同时期主导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23)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我国工业整体竞争实力。工业无损探伤技术是工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整合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特点。本文主要就工业无损探伤技术的特点展开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干细胞研究禁放之争表明,在大科技时代,科技已成为与社会高度相关、受多方利益驱动、受价值观念影响、受宗教信仰限制的实践活动,科技伦理不是伦理道德之善单向度地规范科技,而是科技与伦理的双向运动,是科技的功利效应与伦理的道义效应所导致的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与博弈、调适与坚守。美国干细胞研究禁放之争对于人类社会认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的本质、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科技伦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rth-South technology gap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Schumpeterian approach to 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change with the Keynesian perspective on effective demand and the Balance-of-Payments (BOP) constraint as drivers of growth. Three ar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aper. First, it develops a model in which the technology gap, relative productivity and relative wages co-evolve and may generate different paths of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depending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Seco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olicies, which allows for discussing how these policies may change the growth path.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discuss the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 since 1970. Convergence in Asia and divergence in Latin America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bated topics in the literature on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ighlights the crucial role of industrial policy.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echnology gap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this literature and helps understand the forces behind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与乡村变迁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传统社会的相隔离、近代社会的相抵制、集体化时期的相适应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相融合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乡村治理方式,还会严重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同时,乡村治理方式如果不能与科技推广相适应,就会阻碍科技发展和乡村进步。因此,乡村建设既要加大“科技下乡”的投入力度,更要加强“科技惠民”的制度建设,寻求科技进步与乡村良好治理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交易市场不够成熟,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在于区域化、体制独立化、服务社会化、机构专业化和市场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Between the 1910s and the 1940s, American naturalists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ornithological expeditions in Colombia. With the help of Colombian naturalists, thousands of skins were brought to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1948 these birds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treasure: American ornithologists declared Colombia the nation with the most bird species. This story sheds new light on the role science played in the expansion of 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fluence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s well a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ionalist movement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study of the natural world. Recognizing a complex but fruitful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ist policies and imperial practices prove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 of the naturalists' enterprise in Colombia.  相似文献   

16.
韩晋芳 《学会》2014,(2):12-17,23
作为民间科学组织,近代科技社团能在近代中国的困境中生存、发展,与科技社团管理体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外部管理体制上,政府对科技社团实行分类治理,彰显了科技社团在社团组织中的不同地位,促进了近代科技社团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体制中,近代科技社团在组织结构上建立了总会—分会的结构;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并建立了科技社团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在会员管理上则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了赞助会员制度等。这些举措有效地保障了近代科技社团的独立性和民主性,促进了近代科技社团的发展,值得当代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我国构建新型科技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以"科技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处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转型时期科技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和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应继续深化和践行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完善科技治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07,25(4):585-590
龚育之(1929-2007)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开创者。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关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观点的由来的三个阶段说,该观点的意义的五个层次论,并构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论的体系。本文提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科技观,其含义是科学技术为民所享,为民所有和为民所治。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面对未来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在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2 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科技服务业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解析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考察了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的区域非均衡性,阐述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认为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的科技服务业,分别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以及不同区域发展路径提出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人技术对传统社会伦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树立科学研究有禁区的观点是满足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的需要,必须及早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