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视,我国的生物质能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本文着重对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生物质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产业投资以及生物质能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刚刚起步,发电定价政策成为制约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瓶颈,因此对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和模式改革就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生物质能产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特性及竞争态势的分析,本文探讨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对中国现行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脱硫燃煤机组上网标杆价格和电价补贴的变动情况构建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二维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为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提供了联动电价补贴模式、浮动电价补贴模式、按比例补贴定价模式、平均成本定价模式、激励性规制定价模式等多种可供选择的定价模式,并探讨了各种的模式优劣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危机及温室气体减排呼声的日益高涨,发展生物质能已成为化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最佳策略.就当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生物质能产业创新的功能目标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多元化,非粮化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向,农业废料和能源植物等成为产业创新的焦点,生物工程技术成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路径.生物质能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逐渐成形,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政策规范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述几种生物质能发电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主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以物质循环为指导,对生物质能发电工艺和科学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区域布局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琨  肖洪安  吴进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220-226
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生物质能可供给潜力入手,依托产业布局理论构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区间划分不同发展类型.结果 表明:2014-201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物质能供给量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综合得分和排名比较稳定,其中郑州市在能源消费、科技创新能力、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上优势明显,郑州市、洛阳市可作为省内生物质能产业增长极点,其他各市则以增长轴或网络状增长模式发展.最后,提出持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和强化清洁能源政策制定及实施力度、根据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得分进行分类支持等促进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江苏省生物质能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并借鉴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能源、电力供求趋紧状况,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详细分析了生物质能特性;对国内外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状况作了概述,并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确认生物质能碳汇的法律属性并将生物质能碳汇纳入国内碳交易试点,以实现生物质能环境效益之变现,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对生物质能产业实现生态补偿的较好方式,是解决该产业发展困境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计适应区域生物质能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从区域资源特点、区域技术优势、产品评价和关键技术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以北京为例,系统地为北京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实现绿色建筑运营价值方面的优越性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在分析既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基础上,借鉴合同柔性在应对投资、信誉等不确定性风险的补偿调整权利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合同柔性的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合同柔性,重新构建合作框架、设计合同条款,形成关系维度的合同治理;通过刚性与柔性条款的合理配比,形成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格局,基于险与收益合理分摊原则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续航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了以提升续航能力为目标的合作研发和非合作研发博弈模型,认为合作研发更为有效,为实现产业链合作研发设计了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结果表明,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均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高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续航能力,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还能实现产业链利润大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利润,是更为有效的产业链合作研发契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研究主要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状况、障碍等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研究较少,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关注的正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执行的优化选择.主要对国外主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链演化过程,引入PEST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外部驱动力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是影响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环境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链的扩展产生正向影响,产业需求的拉动效应还未突显。在深入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的基础上,为如何促进该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奕林  尹贻林 《科研管理》2019,40(3):197-208
发承包双方间的信任关系及合同柔性作为关系治理与合同治理的核心,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保障的重要因素。然而,信任、合同柔性作为多维度概念,其深层影响关系并未得到充分解释。本文从信任、合同柔性以及项目管理绩效相互作用剖析入手,构建信任、合同柔性、项目管理绩效结构模型,并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诚信信任与能力信任正向影响合同柔性,且正向影响项目管理绩效。制度信任与合同柔性及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合同柔性的使用与项目管理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石能源价格日益高涨,高煤价给农民日常生活用能消费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民用燃煤炉相比,直燃式生物炉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经济环保,属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前景广阔。为提高农村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促进民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行业发展,作者对生物质燃料直燃特点及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特性提出了民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