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飘》以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女主人公郝思嘉郝思嘉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究竟是什么导致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呢?本文用人格精神分析说的部分理论对其行为和性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深刻阐述了其性格复杂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意在通过郝思嘉与其母亲、艾希礼、媚兰的人物关系、郝思嘉对他们的情感态度等挖掘存在于郝思嘉意识和无意识中的传统观念,并进一步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正是由于在郝思嘉身上存在着的这种传统意识和无意识,才与其显在的叛逆性格特征构成一对矛盾,从而形成了这一形象的巨大张力,使得郝思嘉的形象具有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成为文学画廊中的魅力永存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解读《飘》的"明天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天意识”既是《飘》的主旋律,又是其女主人公郝思嘉的隐形性格。作品以美国南方奴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进化的痛苦蜕变过程为背景,通过描写郝思嘉的生存经历、心路历程、爱情纠葛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她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作品可从郝思嘉对真挚爱情、和平安宁和男女平等三个层面解读“明天意识”的丰富内容和深刻蕴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米歇尔笔下的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她是那么的渺小普通而又凸显,其性格特征让众多读者感觉十分复杂。郝思嘉一方面表现出女性的自私与虚荣、人性中的贪婪特点;另一面却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对繁文缛节的批判、渴望平等的性格。许多学者认为郝思嘉是"嫉妒心强""唯利是图""不可理喻""冷血无情"的代名词。然而,我却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敢于突破陈旧社会恶习、具有积极思想、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叛逆的郝思嘉。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这本书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以郝思嘉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米切尔以她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  相似文献   

7.
《飘》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婚恋无疑是一场悲剧,造成郝思嘉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格弱点、社会环境等。归根到底,仍然要回归到心理层面。性格、行为均为心理的外在显现,郝思嘉的悲剧乃是"本我"、"超我"失衡发展的结出的苦果。本文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冲突、集体无意识、生存本能等因素催发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飘》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婚恋无疑是一场悲剧,造成郝思嘉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格弱点、社会环境等。归根到底,仍然要回归到心理层面。性格、行为均为心理的外在显现,郝思嘉的悲剧乃是"本我"、"超我"失衡发展的结出的苦果。本文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冲突、集体无意识、生存本能等因素催发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从郝思嘉形象看美国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性格是指由一定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特征。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化心理积淀而成。从郝思嘉这个美国学形象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美国化的性格。郝思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乐观进取、独立自主的行为模式及讲求实际、强调成功的心理特征等化性格,不仅属于郝思嘉个人,而且也属于美国民族。  相似文献   

10.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女主人公郝思嘉,从战前到战后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在不断增强。她突破传统,追求爱情和自我价值,她的乐观、勇敢、坚强使她成为新女性代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以象征手法的运用而著称。霍桑不仅赋予“红字”多种寓意,其所描述的很多事物及自然环境都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就象征在《红字》中的人物名称方面的运用来探讨海丝特、阿瑟·丁梅斯代尔、罗杰以及珍珠等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研究《红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3.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 ,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 ,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剖析了霍桑寄寓其中的人生隐秘、道德渊薮及浪漫主义的悯世情怀  相似文献   

15.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最有声望的作品之一。小说塑造了一位饱受争议的主人公海斯黛·白兰,或被认为是回头浪子,或被称为女权主义者。本文将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解读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清教神学对妇女的遏制与束缚不仅表现在对海丝特.白兰背叛婚姻的理解上,还表现在对她的严厉惩罚上,是海丝特对抗教会、叛逆社会的根本原因。在《红字》里霍桑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叛逆人物解构了清教神学对女性的宗教、神话构建。  相似文献   

17.
小说《红字》中的珠儿是个特殊的人物,她的生命是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开始,其使命是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创作心态。珠儿引导读者穿越文字的表面,直达人物的内心深处,进而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视点"和"暗含作者"这两种叙述技巧的采用,使作者的主题和创作意图表现得更加明确,使读者更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
《红字》是美国整个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经典作品。该小说在女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体现出作家霍桑的男权视角情结,揭示了霍桑追求人类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与清教道德理念的双重矛盾性。其主要原因是延续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霍桑的生活环境、个人成长历程及当时美国的民主运动的背景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佴欣欣  李千 《海外英语》2014,(15):174-175
Hester Prynne, the central charact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is the ultimate example of sin in the eyes of Puritans. However, she finally manages to rewrite the meaning of scarlet letter "A". Through the lenses of Sigmund Freud’id, ego, and superego,it will be demonstrated that how she succeeds in balancing these thre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and making her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