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构建了基础语言技能和服务于专业研究交流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中外教师、助教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实施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考核体系。阐述了改革措施对提升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和培养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海虹 《教育与职业》2012,(17):185-186
文章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现状,提出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出努力。学校应该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进行,选用合理教材;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研究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学术型高素质人才。结合本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和目标导向理论,本文详细介绍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特色课程《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目标、具体实施措施和使用的评估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此课程能帮助学生熟悉国际会议交流,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项对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现阶段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难以满足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这一矛盾,以国际会议和科技论文英语应用为例,提出基于学科背景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模式,旨在探索适应学科、专业以及社会需求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以期对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非英语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这一形式训练学生口头报告的能力以适应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然后解析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和任务型等特点。重点阐述在新教学环境中,笔者如何具体实施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任务式学习。实践表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仿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初步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会议交流》课程的构建模式,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式模拟会议及综合性评价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项目驱动式学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的探究性的学习。该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真实的项目中建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实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该模式指导下的博士研究生“国际会议英语”课程在模拟国际会议的课堂背景下,学生通过完成各项目,亲历国际会议的各环节,获得直观的体验,全面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译及跨文化交流等各项技能。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讨论了其对我国开设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模拟国际会议"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模拟国际会议”现场的观察 ,分析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强调实际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从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调节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提高交流自信心 ,语言认知方法的改进 ,增加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强化课堂教学的促进功能 ,综合语言技能的改进以及测试评估方法的改革等方面 ,阐述了围绕着提高国际交流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英语教学的可能性 ,探索了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观念、语法翻译教学法和汉语教学模式对英语交际能力发展存在消极影响.交际法教学比语法翻译法更有利于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革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学习策略和教学手段等,对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