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刘艳萍 《青年记者》2012,(17):52-53
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信息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审美情趣.中国电视业正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过渡,许多方面尚不成熟,节目品位的低俗化不仅影响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公信力,同时也对电视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与民主 谈到媒介与民主,或许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现代的民主观念与印刷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印刷媒介的普及带来了公共教育的发展,于是,知识和信息的垄断被打破,社会中所有的阶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电视从1981年新疆教育电视台筹建并试播开始算起,至今已走过26年。教育电视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为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我国的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占据了教育领域主  相似文献   

4.
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需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电视产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凸显出电视产业具有的价值。本文拟就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和探讨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考察中国教育电视的基本出发点,必须明确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对教育电视的基本定位,必须明确电视传媒改革对教育电视的基本要求。事实上,中国教育电视的历史使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建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学习平台、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打造“频道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品牌,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电视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电视社会学是研究电视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它以信息为逻辑起点,以电视传播为中介,以电视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为逻辑导向,把电视传播活动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放在社会体素的关系总和中加以宏观考察。其研究任务,着重探讨电视在社会中生成、发展与良性运行的规律,研究电视与其外在环境及文明发展的互动关系,从中体现其逻辑的操作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其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理论为借鉴,以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为手段。研究和学习电视社会学,有助于指导电视传播实践,有助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有助于电视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愈发受到威胁,其中传统的电视教育已经受到强烈的冲击。因而,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成为了教育电视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电视作为我国电视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形势对我国整个电视产业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探索教育电视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教育电视展开介绍,并探究其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图书在现代社会中已变成了传载知识与信息的多种媒体中的一种选择,人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正在不断改变。而人们对大众传播的信赖一如当初信息匮乏的时代,电视作为受众面最广的传播媒体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因此创办以介绍图书出版信息和读书生活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  相似文献   

9.
罗星丹 《新闻传播》2014,(3):265+267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媒体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电视产业正经历着与市场化和产业化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深度变革,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视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挑战。基于此,以湖南电视产业为例,重点分析制播分离体制的改革,以及制播分离创新对湖南电视产业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林 《新闻传播》2010,(3):51-51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电视传播一直是在面对着严峻挑战与困惑中走过的。新世纪,在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在迅速崛起的网络、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下,教育电视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直接的威胁。有学者提出,我国教育电视还能否称得上教育中的主流传播媒体,网络媒体是否要取代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教育电视在未来教育中还能发展吗?以上种种观点引发我们深思教育电视在媒体市场中的地位和生存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覃川 《新闻爱好者》2011,(21):16-17
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在观众分流、广告竞争、生产经营、管理失范等方面给我国教育电视发展带来的挑战。再从探讨教育电视的本质属性和优势出发,提出了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和合作中,以媒介融合、提升用户价值、实施品牌和精品战略、聚合"长尾"效应、坚守教育价值等为内容的生存法则、发展法则、盈利法则、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12.
王雪钢 《传媒观察》2013,(11):15-17
本文以《直播南京》开播10年为例,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信源采集拓展阶段、传播范式的整合和重构阶段、信息传播的互动博弈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厘清了民生新闻与网络传播方式的契合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本文也借助博弈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电视民生新闻与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描绘。指出了今后电视民生新闻必然走向信息互动博弈和凸显其传统价值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对成人继续教育或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电视媒体的介入尤其是电视培训片的运用,为更新知识与观念,推动科教兴国计划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培调与培训片 培训是培训对象与培训者之间有计划的交流过程,其目的在改变培训对象的知识、观念和技能,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所以培训是一种以满足工作要求出发的成人职业教育。 培训片作为一种传递教育信息的声像教材,从选题到制作仍然要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等项因素全盘考虑。但是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电视培训片的教学功能不等同于一般声像教学片,也有别于科教片和专题片。实现以职业教育为特点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电视培训片的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的培训目标,始终围绕职业教育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公交移动电视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移动电视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传媒市场,促进了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并拉动传媒经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传播优势,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振兴 《今传媒》2015,(2):146-148
电视编导专业在时代创新形势下更应该结合专业特性调整和改革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打造学校与社会共融的教育教学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发展角度紧抓学生创新环境下的学习质量,为社会媒体培育具有综合素养的高技能广播电视人才,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社会需求试探析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新形势下的发展镜像,以期为电视编导专业的质量发展提供可鉴之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电视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独立的产业类型,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改变,在信息革命化的今天,电视机早已失去了原有地位,电视产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与新媒体相融合。本文主要对电视产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新技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教育电视发展带来新机遇。那么,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教育电视的变革与发展,成为当下教育电视从业者不断思索和探索的话题。教育电视只有走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之路,才能增强教育电视传播的有效性,增加教育电视的创收渠道,整合教育电视的媒体资源,提高教育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早在30年代初期,电影的普及刚给社会带来流行文化的时候,英国学者就提出了媒介教育的概念。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介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将其正式纳入正规教育序列,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媒介类型及特征、信息制造技术、电视语言为主要内容的媒介知识普及。美国还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了不同的媒介教育内容,其中儿毫阶段以了解辨识广告、区别事实与虚构、理解节目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电视要满足受众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获取经济效益,还要满足受众的公共需求,它是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综合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发展转型亟待谋篇布局.本文简单阐释了电视产业的特征,以及电视产业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分析了阻碍电视产业发展的部分因素,对电视在未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进步方向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体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