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两年来,我写稿302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259篇。一些好友和业余通讯员问我,你写稿有啥诀窍?我的回答是,关键在“勤奋”。两年来,我刻苦自学,坚持每天的报纸新闻必读,广播新闻必听,电视新闻必看。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做到广阅博览。自1986年以来,每年我都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20多种新闻写作刊物,而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保证每天学习不少于2小时。同时还读《文章词句学概要》、《读点鲁迅》、《文学写作手册》等书籍。1988年8月,我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经十五年了,热情很高,然而也有不少忧虑和苦恼。概括地说,有四个“难”和“盼”:一、新闻业务学习难。报社业务学习资料发得少,内部通讯刊物很少收到;在农村书店里发行的新闻业务书籍简直没有,除能订阅公开发行的《新闻业务》、《新闻战线》、《新闻通讯》、《新闻记者》而外,想多读些新闻书刊,真是难得很。  相似文献   

4.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5.
我搞业余写作只有二年多时间。1989年,我去河南日报记者处刘传钦那里探友,他送给我一些《新闻爱好者》月刊,并说:“看看这刊物,业余想写点东西很有好处。”从比读《新闻爱好者》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力地增强了我学写新闻报道的念头。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我在学习写作上  相似文献   

6.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案头必备的刊物之一,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我读《新闻记者》杂志有三种读法:一是粗读,就是将所有文章先过目一番;二是细读,主要是读我特别喜爱的采访体会、新闻作品评析和新闻写作知识 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针对性强,帮助更大、更实惠;三是集读,就是将我阅读过的《新闻记者》杂志 中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文章和资料 复印下来,自编成《新闻写作实用指南》剪贴本,以备 查考。有时一些基层单位要我去谈谈业余新闻写作 体会,剪贴本又成为我讲课的“好帮手”。 记得去年我家…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10.
我和《新闻知识》早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我写了不少成功作品,可以说我的成功之作是与《新闻知识》的乳汁补养分不开的。今年以来,贵刊除在版面重新作了新的设计,又从七月份开始,不负读者的厚望,开设了“新闻业务讲座”,热心为专职通讯干事、业余通讯员和新闻工作爱好者服务,给他们多写稿、写好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个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办在我们的心坎上。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从洪阁同志撰写的“谈谈新闻采访”这两讲来看,的确,它的最大特点突出了“实用性”。作者以新的新闻改革为红线、注意到了反映新闻业务改革上的新成果,有骨有肉,有理论,有事例”这样的讲座有学头。我想只要细读、收获非浅,定能在写作上出成果。我由衷希望《新闻知识》,将这个讲座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我刚刚开始搞新闻写作时,勤奋学习,天天练笔,努力多写稿,但写的几十篇稿件都屡投不中,我因此有些气馁,觉得自己不是干新闻的料,情绪十分消沉。而我们单位的“土记者”看透了我的心思,除在业务上指教我外,还要我找“老师”——订阅《新闻知识》,我立即遵旨照办,使我的精神上有了寄托。 天天盼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到手,我就被那五彩的封面和篇篇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它指导性强,象未见面的老师在为你解闷,尤其是“通讯员经验谈”和读、作、编”,读来倍觉亲切,十分够味解渴。我从这些宝贵的写作经验中得到启示,获得了许多新闻稿件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从而摸索着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豆腐块”、“火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13.
我是企业的业余通讯员,撰写言论是我八小时以外的爱好。自1985年以来,先后订阅了《盐阜大众报通讯》、《新闻通讯》、《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刊物,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知识。同时,我自觉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实质,边学边干,抓住“热点”写言论,增强言论的时效性,提高了言论稿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4.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16.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每期刊登的文章我都详细阅读。在学习与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新闻与写作》适合业余通讯员阅读。我对《新闻与写作》上登的文章,分为粗读和精读,特别是联系写作中的难题,有的放矢地学习,边学边实践,已经尝到了甜头。我在写《十七中重视发展教师入党》的消息中写道:“学校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论资排辈,最近发展了6名新党员,还有30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市电台的编辑提意见太一般化了。我学了穆青同志《对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以后,联系这篇消息,对照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知识》第2期“读者点题”专栏里读了王清平同志的《贫困地区有无新闻?》一文,我想说几句话。我也是一个地处贫困落后山区的业余通讯员,也曾一度觉得稿源枯竭,  相似文献   

18.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我于1967年10月走上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岗位,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多年,曾订阅过好几种新闻业务类刊物,而《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工作上的伴侣。 由于,本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使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九十年代起到现在,未间断过订阅《新闻与写作》,认真学习,拜它为师,使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确实受益匪浅。自从有了它,我所采写的新闻稿件录用率逐年提高,我还被一些报纸和电台聘请为通讯员及特约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采制的广播自办节目也曾多次在市、县新闻单位获奖。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