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秀丽 《科教文汇》2011,(9):176-177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当前大学生自我接纳和心理不安的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并且将结果在性别、年级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学生既能接纳肯定的、有优点的自我,又能接纳否定的、有缺点的自我;当前大学生总体上处于成长不安的心理状态,心理成熟水平不高,心理成长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琳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98-398,4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焦虑、自我认知不准、心态调整等心理问题,这样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社会、家庭、自我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认清自我及专业,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活动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文章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培育体系,将创业心理培育体系分为自我评估、外部激发、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四个阶段,通过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能力,触动学生内心的想法,参与更多更为真实的社会实践体验来健全创业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创业中的心理波动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董琪 《科教文汇》2009,(14):53-53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的心理在适应过程中为应付焦虑而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它在人的正常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学业、生活等多重压力。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焦虑、自卑和抑郁心理.了解和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促进其心理健康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英 《今日科苑》2007,(20):287-287
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已不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大学生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必要探索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大学生职业教育是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世界、人职匹配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珑 《科教文汇》2010,(15):181-183
大学生心理危机本质上就是心理严重失衡状态,有着五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是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危机当事人进行评估,以期早发现早干预。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三大功能后,详尽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本质上就是心理严重失衡状态,有着五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是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危机当事人进行评估,以期早发现早干预。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三大功能后,详尽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为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复原力上存在差异,女生心理复原力高于男生;(2)大一学生的心理复原力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复原力水平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支持、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自我掌控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牛环宇 《内江科技》2013,34(1):77-78
作为一个社会人才储备的特殊群体,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安全危机也要高于社会其他同龄的群体。而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形成、心理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的危机干预机制。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心理认识的提高,弥补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不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侯瑞华 《科教文汇》2011,(35):30-30,34
本研究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从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焦虑问题提供心理辅导、给予学生积极中肯的外部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侯瑞华 《科教文汇》2011,(34):101-102
本研究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从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焦虑问题提供心理辅导、给予学生积极中肯的外部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为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复原力上存在差异,女生心理复原力高于男生;(2)大一学生的心理复原力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复原力水平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支持、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自我掌控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萍 《科教文汇》2011,(4):160-160,162
学习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引起的各项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学习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列举了学习心理问题的一些表现,分析了产生学习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及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专家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分数较低,文化底蕴较薄弱等先天条件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自卑、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肯定自我、接纳自我,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心智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指路灯或者说是警示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过程中,心理资本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现.由于大学生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的缺失引起的诸多问题,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缓慢、困难.所以,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必须加强对心理资本的认识,有效地管理、有意识地保持和提升心理资本,增加竞争力,减轻就业困扰.心理资本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得以实现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8.
程娜 《内江科技》2011,32(8):74-74,91
文章通过传统养心思想中的保健观念和保健方法来帮助大学生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陶冶性情、完善自我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刘云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84-1593
 自我领导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运用特别的行为和认知策略来影响和引导自己的行为。自我领导策略包括行为聚焦策略、自然奖赏策略、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授权是个体通过对工作情境四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内在动机状态。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探讨了自我领导、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心理授权在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授权在行为聚焦策略(自我奖赏、自我惩罚)与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依赖、自卑、从众等心理困惑,影响了其顺利就业。大学生必须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职业意向,克服从众心理,脚踏实地,使自己顺利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