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代“国学热”的兴衰宋小庆一、国学,一个充满歧义的词汇从清末到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曾出现过一股势头不小的“国学热”。国学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何谓国学?据《辞海》解释;国学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然而在近代,国学曾被界定为中学、旧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热持续升温。反思国学热潮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新时代的国学应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国学;是平民化的、全民性的国学;是兼容并蓄、开放的国学,这正是国学的时代定位。为推动国学的真正繁荣,每个人必须要做到思想上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判地继承国学;信念上要破除狭隘的国学观,树立"大国学"观;方式方法上要不拘一格,提倡百花齐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初叶"新学"与"国学"的争论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所说的"国学"的意涵并不相同,20世纪初叶的那场国学热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学热在兴起原因、参与人群以及根本诉求上都不尽相同。因此,讨论国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必须辨明"国学"内涵、分析国学热兴起的原因与诉求,然后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教育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国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实施国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措施,促进国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推进,我国部分高校相继开展了国学教育。但在多元文化、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影响下。国内一些高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国学文化无异于快餐文化。为此,对于在高校开展国学课程的意义以及如何推进高校国学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学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中华文明成果,出现了"国学热"现象。随着国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完美结合,幼儿国学教育得到重视,幼儿国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也发生革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将幼儿国学教育的方法多元化、生活化,将其进行创新,有利于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当前国学热的现象,回顾了国学提出的背景;指出应该正确认识国学:国学不是汉学,国学不一定是书,国学并不全是精华,国学是动态的,国学同世界文化并不矛盾而是互补的;并建议学一点国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各地也纷纷开展小学国学教育课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小学国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入手,探讨加强小学生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总结科学有效的小学国学教育方法对小学生各方面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阐释有效地开展国学教育对小学教育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学的概念从20世纪初产生,一直在学术界流传,尚无一个标准定义。我们将国学定义为:近代以来相对于西学的,以经、史、子、集为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不断升温的“国学热”,这是国人寻找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而诞生于轴心时代的儒、释、道文化,成为国学热的主要成分,他们可以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童蒙读物是其入门之基础。"国学热"的出现使得童蒙读物在教育中呈现出"热捧"的趋势,关于童蒙读物的研究也纷纷出现。通过梳理,笔者发现既有研究对童蒙读物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其概念、特点、内容、价值等方面,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据此能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学热"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兴起和发展,是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再造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学"本身的历史内涵被悬置起来,而以一种景观化的展示方式,被镶嵌在我们的政治外交和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在国学一词的符号价值被各方充分使用的同时,期待中的中国形象出现了吊诡,想象中的认同平台慢慢被自身消解。对于国学热背后政治文化逻辑的考辨,将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主体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国学与管理     
国学与国学热"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这一过程。"国学"又有古义、今义与广义、狭义之分。"国学"的最早意义是"由国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学热"成了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但凡冠以"国学"的字眼,都会吸引眼球.且不说有些大学开设了国学班、国学院,专门教授四书五经等经典文本,单从一些地方设立"童学馆",招收幼童,让他们穿戴仿古衣冠诵读经典就可见端倪.当然,国学能够"热"起来、"火"起来,各类媒体也没少出力.……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孔子故里终于搭上国学教育的快车。从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至今,近十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学教育呈不断发展之势,"国学热"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然而,与"国学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国学热"兴起,调研者通过对杭州市小学生和家长的抽样调查访问搜集数据信息,得出有关杭州市小学生"国学热"现状的六项调查研究结果,并针对在"国学热"背景下,教育界、家长以及小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国学以及国学热问题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直到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以后一直到文革的破四旧等等,中间的数十年间传统文化曾遭到压抑,而最近,国学突然热了起来,所谓的国学热当然就是传统文化热,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然而这种国学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我们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是一些人藉此大出风头。当然,另一方面,时下的崇洋媚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学热"的思考,诠释国学课程的性质、含义,重申国学课程改革应采取的措施,使国学课程能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十余年,先前曾被批判、被冷落的"国学"突然成为一种"显学",鱼龙混杂的、运动式的、装点式的"国学热"不在少数。敏感的局外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国学为何物、到底给小学生什么样的国学"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有清晰的情况下,良莠不齐、东拼西凑的国学教材冒出来许多。有的只是旧时蒙学教材不加筛选的汇编,有的仅仅是"第二语文教材"的重现,有的则是一些大学文史专业知识的下放,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9.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是指我们中国人原创的学问,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随着"国学热"现象的出现,国学经典的价值探究理论界多以教育者身份从文学、文化学、角度审视其价值意义。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述综是:第一述综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第二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综述;第三国学经典与高校教育关系研究综述;沿着上述三个层次的理数进行梳理和概述的。  相似文献   

20.
遍览诸子百家,研习琴棋书画。近两年,"国学热"迅速升温。解读《论语》、《道德经》的各种书籍一经上市,立刻成为读者们追逐的对象;一些家长不送孩子去小学,却将他们送进了国学私塾;穿着汉服举行"成人礼"也成了一种很"酷"的时尚。在这股国学热的背后,隐藏了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