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山东莱州于2009年被国家老年学会评为长寿之乡,这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长寿之乡”。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长寿文化。并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预期寿命。据中国老年学会会长李本公介绍,我国近10年来百岁老人以每年1000人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人口预期寿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延长的。发展促进长寿的前提是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促成一个地区人口长寿的最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道教神话中,主宰人寿命的南极仙翁经常手托鲜桃,寓意幸福长寿,因此,桃成为长寿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徐晶 《精武》2010,(5):64-64
当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习练太极拳的行列,打太极已形成了一种代表着时尚健身与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体验自然的潮流。记得王志刚老师的《性格决定命运(女人篇)》一书中就提到:性格本是人的天性,但环境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了性格,也就改变了命运。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的生命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人的生命的长短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早年夭折,有的年过耄耋。为什么人的的寿命有长短呢?怎样计算人的寿命的长短呢?本文想通过对人的年龄的探讨,初涉长寿之道,以裨“生命在于运动”之说。  相似文献   

5.
韩起 《精武》2010,(11):26-27
回到他十七岁以前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性格既然如此重要,都重要到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了,那么,当我们审视一个人,譬如吴秀峰时,我们就没有理由忽视他的性格,尤其是他性格的形成。对于吴秀峰,我们当然可以用敏感、倔强、孤傲这些词汇来概括,不过我以为,假如能够使用叙述性的文字来代替这些词汇,  相似文献   

6.
养心以增寿     
人的心率的快慢可以决定心脏的寿命,心脏的寿命又决定着人的寿命。通常,成人每分钟心脏跳动72次。如果能使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减缓,就可以使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减为低于72次,甚至每分钟56次左右,有效地延长人的寿命。降低体温、减缓呼吸频率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3种: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把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个性的核心部分叫做性格。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由他的生活条件,所受教育,以及从事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运动是一种有着它自身鲜明特点的实践活动。从事体育运动,不仅在于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不仅在于发展身体素质和专门的运动能力,而且也在于形成人的个性。我国著名围棋九段选手聂卫平是一个“个性特征极为突出的人”,很多人都说他的身上有一种“冠军  相似文献   

8.
武影 《健身科学》2013,(11):6-7
人类对长寿的期盼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那时,古人就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生命的永恒。而现在,科学家通过分析基因和蛋白一探究竟,养生大师、营养专家则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益寿延年。最近有个有趣的发现——职业也能影响人的寿命。综合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对职业和寿命之间关系的研究,世界十大长寿职业新鲜出炉了,看看下面这个榜单,您.是否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9.
冯理达 《武当》2008,(1):1-1
健康、健美、长寿学,是我们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疾病谱变化,根据人类新的健康需求而创建的医学保健学科和科学模式。实现健康健美长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幸福的人生基础,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与追求。按照寿命系数推算,不论是哪种推算法,人都可以活到110岁,或112~140岁,甚至175~200岁。  相似文献   

10.
慢人老得慢     
值得借鉴的蜡烛人生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国外,在我国的一些长寿之乡,那些年岁大却仍青春不老的人,也往往都是一副气定神闲、优哉游哉的慢性子形象。曾有学者把人的性格分成了三大类,其中A型指的是争强好胜,脾气急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急性子”;B型指的是知足随和,适应力强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慢性子”;C型是容易焦虑,爱生闷气的人。  相似文献   

11.
报载,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曾对一百多位长寿老人做过调查,其结果却让人惊讶:其中的体弱多病者竟占了多数。在我们中国也有一句俗话:“好瓶子熬不过破罐子。”有些身体强壮者的寿命却不如某些一向体弱多病的人长,这种现象看似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体弱者对病痛倍加小心,并能通过药物及日常的自我保健等多种方式与疾病作斗争,最终战胜疾病获得了长寿。医学界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体患过某种疾病,一旦痊愈后,反而会增强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生活中也常有这种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年老后却老当益壮。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多病…  相似文献   

12.
马越  刘方  超景 《新体育》2003,(5):10-12
姚明的处世之道——海外学子的可鉴之镜 当人们赞誉成功者时往往不会对其才智、美德吝惜笔墨,而对他们耀眼光环后的个人性格却不加关注,仿佛人的性格与之俱来,不谈也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因为人的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性格的烙印。从姚明的迅速崛起中我们也赫然可见其性格中熠熠生辉的几大亮点。 姚明的冷静 姚明在名声如日中天时毫不张狂,这实在难能可贵。在今天这个偶像满天飞的世界里,有多少”星”们远没有达到甚至姚明的一半便忘乎所以,言行猖狂。在这一点上23岁的姚明表现出了无懈…  相似文献   

13.
瑜伽认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度的,呼吸快而匆忙的人一定早逝,相反,呼吸缓慢,犹如在品尝空气的人,可获得长寿。这在动物界早有先例可循,猴子的呼吸频率极快,寿命却不长,而自古有“千年鹤、万年龟”的说法,它们以缓慢温和的长呼吸方式获得了长寿。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武当》2013,(1):64-64
自古以来,文人长寿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春秋时代,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都活到70岁以上。在现代,文人长寿更是数不胜数。文人为何能长寿呢?  相似文献   

15.
谁能长寿?     
寿命长短,差距很大。有的死于婴幼,有的能活过百岁。长寿,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总想知道什么样的人能长寿,自己能否长寿,怎样才能长寿。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清楚。究竟谁能长寿,目前有多种说法。手相学认为:生命线粗而长,纹路清晰,分叉少,不杂乱,没有断裂者长寿。面相学认为:五官清晰,天庭饱满,眉宇开阔,鼻堂高起,耳垂下坠者长寿。中医学认为:长寿的人,鼻孔和人中沟深而且长,地阁(下巴)和面部的四周高厚方正,营卫之气的运行通利而协调,面部上中下三停高起而不平陷,骨骼高大,肌肉丰满。上述各种说法,有一定的遗传依据,但尚未得到现代科学的完全证实,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相似文献   

16.
王春华 《武当》2012,(8):62
一、退而不休找事做。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对一些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在伦敦市里的所有百岁老人中,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普通员工。通过调查后发现,他们退休前都是工厂或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长期的劳动让他们养成了勤劳忙碌的性格。退休以后,他们也是退而不休找事做,保持一种充实而有规律的生活。二、清洁牙齿常做口腔运动。巴西是长寿之国,许多慕名到巴西取"长寿经"的人发现,巴西有许多百岁  相似文献   

17.
爱吃比萨饼和通心粉的意大利人是如何保持身材苗条和长寿呢?我们都知道法式饮食和生活方式使法国人免受肥胖的困扰,但地中海国家(如意大利)的人们为什么能大快朵颐的同时肥胖症患者又非常少呢?研究显示:地中海风格的饮食在健康上有很多好处,能够减少得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人的寿命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8.
本月关键词     
《健身科学》2015,(4):4
长寿共性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上一些人均寿命较高的国家(比如希腊、意大利、日本等)和癌症发病率较低的国家(比如墨西哥、冰岛等)之间,存在一些促使人获得健康和长寿的共性,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1.减少20%的进食量:在很多长寿国家,人们的进食量相对较少,大都不会在饭桌上摆大盘食物,而是用小盘取食,这样可达到有效控制进食量的作用。2.食素:很多长寿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会把肉类当作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则是各种素食。3.养成吃健康食物的习惯:海带、豆腐等健康食物在口感和味道上并不是很好,但像日本等长寿国家的人却非常喜欢吃,并且已经养成习惯。4.享受慢食:长寿国家和地区的人通常吃饭速度都较慢,  相似文献   

19.
虽然性格决定命运,但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命运,却一直没有定论,好像这种事情只有事后总结时才更有说服力,而过程中的一切似乎都只是蛛丝马迹。在性格上,米卢和哈恩完全是两路人,一个活跃而世故,一个稳重而含蓄。米卢第一面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很有特点,但他想些什么,你却难以摸透。哈恩没有什么特点,无论外型还是个性,你总是会等待着他一鸣惊人,但这种等待很难有回应。  相似文献   

20.
郑志鸿 《武当》2005,(6):32-32
长寿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是人类共同的课题,是人生最难表述的话题,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必然以长寿做为人生最大的乐趣,科学也好,医学也好,如不能使人长寿都称不上真正的科学,都存在着某种相同意义的缺陷,只有达到了长寿的结果,才是人类最伟大的东西。这个东西叫什么并不要紧,可他叫什么都似是而非,中国古人发现并传承了长寿的密秘,称其为道,得道者必长寿。因而,道是最伟大的科学,也是最伟大的医学。然而,有几人知"道"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这就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