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分解反应     
我们从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注定了这三年要经历一番蜕变。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蜕变注定是痛苦的,但当你从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时,就会忘记蜕壳的痛苦,并  相似文献   

2.
说到“自我”必然涉及“我”。“自我”即人本身 ,“我”即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 ,每个人都是由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的自身这两部分组成的。明确“自我”与“我”的含义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理解“自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的行为是有两元性的 ,即由“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两部分组成。倘若我们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你试回忆一下今天你遇到的几个人 ,你可能会发现你已经扮演了几个不同的角色 :和甲会面 ,你是以家长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3.
<正>一、命题作文1.星空下的遐想2.我给自己写封信3.长大后我就成为你4.相处有道5.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人的成长是有阶段的。请根据你的体会和经历,以"成长的蜕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在学习“菱形”这节内容时,同学们从“剪纸”开始对菱形进行探究学习,收获甚多.图1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之后将一个直角剪下”.观察一下剪下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容易看出,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观察,可以得出它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在此基础上,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思考、交流“菱形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大胆说,放开说,尽可能地多参与,而且专挑别人没说过的内容说,这样,对“菱形的特征”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孑孓寓言     
我在阴沟里捞了一只孑孓,养在矿泉水瓶里。第一天,孑孓甚是快活,在瓶子里扭来扭去。第二天,孑孓蜕变成一只花蚊子,在瓶中水面与瓶盖间一点有限的空间里扑腾。第三天,蚊子漂在水面,淹死了。寓意:1.生命永远是随环境变化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别轻易改变自己。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假如过去水可以养活你,那么今天它也可能会淹没你。3.拥有翅膀不一定就比别人优越,尤其是当你并不拥有天空的时候。4.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总是抱怨世事变幻,时过境迁。事实上,随着时间流逝,变了的不是环境,而往往只是我们自己。5.给别人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  相似文献   

6.
谣言的力量一天我心血来潮,故作神秘地对同桌说:“听说咱们这里过几天可能会发生地震。”我知道这是假的,因为我是乱说的。结果我这位同桌又对别人说了,只半天时间,学校里就传得沸沸扬扬。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我在造谣。这个谣言闹得整栋宿舍楼的人一晚上都没有好好睡觉。第二天,校长在大会上宣布:“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但还是有所防备为好。请大家不要慌乱,要保持冷静。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会轮流值班。”三天后,千里之外的家人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那端的母亲焦急地说:“平时你要小心,听说你们那里这几天可能会发生地…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短文:前比里亚大学英文教授史密斯说:我从狗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若干年前,我每天强喂我的小牧羊狗一匙鱼肝油.有一天,狗从我的怀里挣脱,把鱼肝油洒了一地,跟着就添那只勺子.它喜欢鱼肝油,但不喜欢我喂食的方式.在我教书时,往往想到这件事.它给了我很深的启迪;你要传授的,也许学生需要,但要用正确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可是,在平常的教学当中,这“正确的传授方法”却很难把握.在我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这些班级事务你也可能会遇到,但我的处理法或许与你不同。看看吧——1.丢了钱我不搜有一次放学了,我站在楼道上看,发现班里没有一个学生走出来。怎么啦?我走到教室门前,听到里面有人喊:“谁也不准走!”  相似文献   

9.
铅笔的原则     
《家教世界》2013,(Z1):70
铅笔即将被集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2.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相似文献   

10.
有一篇外国寓言故事,写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天夜晚,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请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那么,作为补偿,你用斧头在我的头上砍一下吧。”恭敬不如从命,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母熊,问起她头上的伤口。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由此可见,语言伤害,刺伤的是心,是灵…  相似文献   

11.
生路上     
砚子 《高中生》2013,(2):F0003-F0003
只有不断挑战并超越自己的负荷能力,你才不会害怕未来的风风雨雨。 也许我以前并不美丽,但经过这番蜕变,我将以另一种形态展现自我。 我闭上双眼,放下所有,任思绪在花丛中盘旋,让灵魂随着花香向远处飘去。  相似文献   

12.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就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你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相似文献   

13.
从懵懵懂懂的幼儿进入小学,成为半大小子,到迈入青春期,成为初中生、高中生,迈向成年。孩子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清晰明朗。作为教师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喜悦?聆听到了孩子拔节的声音?在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的同时,你是否也实现着人生的蜕变?体会到了自我成长的幸福和满足?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里,有一只红狐狸,他太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了,所以他没有一个朋友。一天,红狐狸找到了一只毛毛虫,问:“你愿意当我的朋友吗?当我的朋友,就要一直听从我的命令。”毛毛虫一听,摇摇头:“我还要吐丝变成蝴蝶呢,我可没有时间陪你。”红狐狸感觉很失落。他找啊找,终于在一个小木盒里找到了一只小老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班主任 ,要学会以行为、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注与爱 ,让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我教的是语文 ,在批改作业上 ,对好学生的作业尽量指出缺点 ,对较差的作业尽量找出优点 ,肯定其做对的部分 ,并以鼓励。在批改作文时 ,常对中下等的作文作较详细的批语 ,如 :“张燕 ,你的文章用词造句不够好 ,语句欠通顺 ,但文章立意很好 ,选材得当 ,我愿帮助你提高技巧。”对文章写得好的同学 ,我就会写到 :“吴娜 ,谢谢你 ,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 ,不仅立意好 ,而且很生动 ,继续努力吧 ,我等待着你的下一篇佳作。”这种看似多余的做法 ,高度地向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说“挺”     
李玲玲 《学语文》2007,(3):7-47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挺”以及由此衍生的“词族”:力挺、挺扁、挺派等。随着徐怀钰的一首《我挺你》流行开来,“我挺你”又成为年轻人口语中常用的鼓励语。只一个“挺”字就代表了“支持、赞成、同意”,言简意赅。例如: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鸡在苦苦觅食,突然,它发现了一颗钻石.它对那颗钻石说:要是我找到你,你就会成为他的珍宝;但我捡到你,却一点用处也没有.与其得到一块钻石,还不如得到一粒麦子.……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在学习“菱形”这节内容时,同学们从“剪纸”开始对菱形进行探究学习,收获甚多。  相似文献   

19.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都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已存在千年的命题,我们无须详加探究。但说到与自我的交流,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弗洛伊德说过,“我”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一切行为冲动的源泉,自我主要负责行为的非社会条件的判断,超我则主要负责行为的社会条件的判断。简单地说,也就是平日里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你”并不一定就是你内心真实的“你”。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未意识到你心中是如此的五彩斑斓:有纯真的,有甜蜜的,有梦幻的,有迷茫的,甚至还有阴暗的……那么,你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了吗?茫茫的生活中,紧张的学习里,我们中又有几个人真正触摸到了那个只有在深夜才会悄然出现的精灵呢?也许,我们会害怕,怕镜子里照出的是我们见不到的“我”。其实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和“我”应该是最亲密的朋友啊。“我”们之间的谈话是最隐密的,无人会窃听到。通过与自我的交流,你会发觉,你是有所得的:躁狂的心灵已然沉静,你终于了解了自己真正的喜怒哀乐,找到了失落已久的梦想,甚至可以说找到了人生一大知己———“我”,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当你把你的所得诉诸笔端,与他人分享,又岂是一句“不亦乐乎”所能包含的?“人其实最不了解的是他自己”,有人曾如是说,那么就从与自我交流开始  相似文献   

20.
记得小时候流行一个脑筋急转弯,谜面是这样的:“什么东西你也有,我也有,但我的不能给你,你的不能给我“.谜底是“名字“.这我后来自然知道了,但当时我猜的是同桌,似乎缘定的,我以后与同桌的故事,便变得梦幻多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