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文学作品离现代久远,其创作多追求言少意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孟子提倡“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历代多数学者把它视为文化典籍的历史解释方法,为广泛接受古典文学作品提供了科学的鉴赏方法。《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山水诗中获得巨大声誉的一首,教学该诗,以“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理论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一、“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的内涵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内涵。“知人论世”的“世”是时代、历史、社会、环境。文化典籍的…  相似文献   

2.
张玉谷的古诗鉴赏,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鉴赏方法上集前人古诗鉴赏之大成。他的古诗鉴赏,注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阐释本事背景、解释重点词句、提示思想主旨、揭示艺术方法、采用灵活形式。读者从其古诗讲述解析中,可以了解作者情况,认识思想内容,领略创作艺术。他的古诗鉴赏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今许多古诗鉴赏文章,在行文上基本沿用的是张玉谷的古诗鉴赏套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乎作家意外的神奇效果,正所谓“作者之用主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在心灵深处的沟通与共鸣,无疑是优秀作品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时代不同,同一题材诗也千差万别,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介绍鉴赏诗歌主旨方法。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  相似文献   

5.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监赏三环节的方法论: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两种主要批评范式,均由孟子提出。在鉴赏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这两种批评方法是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以意逆志"是以"知人论世"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批评方法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在文学作品鉴赏和批评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元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其诗论思想,探求诗人之"志"。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评论的基本理论,“以意逆志”倡导的是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互相联系的艺术品创作与再创作、文本认知与意义重构的过程。对“以意逆志”理论的阐释与运用本身就是对其生命力的延续,从鉴赏角度来说,则又是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以意逆志”这一古老的诗歌阐释方法的回归与运用,既是对当前高考诗词鉴赏路径的深度探析,也不失为新课程语境下课堂教学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琦 《现代语文》2014,(5):109-110
受西方叙事学与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影响,有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关注文本本身,无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传统教学方法;与之相反,另一些教师虽然习惯性地运用“知人论世”,却存在程式化、泛浮化等趋向。笔者以为:知人论世,“人”应包含作者、读者;“世”,不仅要着眼作者所处特定的历史情境,也要着眼当下时代语境。因此,知人论世,既要联系作者与时代背景,指领学生读懂文本的真实意蕴,又要适时观照时代流变中其人其文的评介,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刻含蕴,还要结合当下语境,鼓励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新意。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对古典诗词的“隔阂”,造成了学生对古典诗词情感上的疏离。在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展览胜江山、竹枝词专题学习和诗词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词鉴赏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高雅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