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陈颖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22-1730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研发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论述了企业组织结构通过知识吸收能力中介影响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集权程度、反馈速度、部门整合能力对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先验知识、研发投入程度、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企业变革态度、外部支持,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并研究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与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为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文章研究了知识获取策略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均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相关关系;并购强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并购强度与吸收能力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策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研发价值链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网络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模式.本文从发展吸收能力的角度,首先通过一个国际生产折裹理论的拓展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动因.然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此框架下解释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网络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吸收能力的因果累积效应,分析了全球研发网络对我国产业动态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个本土典型案例的跟踪研究,实证分析接力创新中下游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机制,进而构建理论模型,提出实践应用启示。结果发现,接力创新中下游企业的吸收能力由获取能力、消化能力、筛分能力、整合能力和利用能力5个维度构成,研发活动、企业战略、组织学习、组织文化、沟通机制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收益性独占制度和激发事件正向调节吸收能力,而社会整合机制正向调节吸收能力的各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吸收能力-研发方式组合-创新绩效"的研究架构,利用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中的406家制造业企业2008—2011年数据,结合系统结构方程,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企业研发方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关系。发现不是所有的研发方式组合都受吸收能力影响,仅对包含有研发国际化的组合有正向关系;仅依靠内部研发不能满足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要求;多样化的研发方式组合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仅有包含研发国际化的组合对渐进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并且企业吸收能力对研发方式组合与两类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基本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246家创业板公司发明专利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法,从企业异质性研发合作视角揭示企业研发的内在机制及内外情境特征。(1)企业间合作较校企合作更能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2)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抑制企业间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而强化校企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积极影响;(3)吸收能力强化企业间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积极影响,而抑制校企合作对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研发伙伴选择、发明专利质量提升,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数字化产品、工艺和服务创新这3种数字化创新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产品创新对绿色制造绩效有正向影响,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均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工艺创新对绿色研发和营销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均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数字化服务创新对绿色研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吸收能力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绿色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量企业同时开展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活动以期实现两者的协同效应来提高企业绩效。然而,我国企业通过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来提高企业绩效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本文对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吸收能力在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提高企业绩效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286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存在互相抑制作用,且该作用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而提高。本文研究深化了对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关系的认识,为企业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网络竞争情报研究--竞争者网站的挖掘与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网络竞争情报研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竞争者情报的研究问题 ,论述了竞争者网站的挖掘和检测方法 ,讨论了如何运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研究分析竞争者网站 ,同时介绍了竞争者网站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13.
相似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浏  肖纯  梁金定 《软科学》2011,25(5):47-52,68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品牌延伸中的相似度因素对消费者不同品牌偏好度在延伸评价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在高度偏好品牌还是在中度偏好品牌延伸情境下,当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产品满足一般程度的目的一致时,消费者比较难以对相似度做出迅速判断;消费者对高度偏好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随着母子品牌产品之间相似度程度的增强而强化,反之亦然;消费者对中度偏好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与母子品牌产品之间相似度程度先强后弱,呈倒U型关系。最后对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及研究方向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4):30-34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优势。现有的技术创新研究基本上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裂开来,单纯从市场或市场组织方面孤立地研究某一种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而在有关的产业群研究中,又都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小企业群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考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竞合角度来分析,本拟就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从而给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桂林毛尖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不断提高桂林毛尖茶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品质,提升桂林毛尖茶产业水平,推进桂林毛尖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2008-2014年面板数据,构建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科发展水平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既存在长期的均衡作用,同时存在短期的影响作用,且短期的弹性高于长期的弹性,同时图书馆年度经费的投入对科学研究的影响高于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组织理论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研究是在熊彼特假说的基础上展开的,包含两种理论路径:一是继承早期产业组织理论所坚持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对技术创新投入与静态市场结构特征相关性的分析;一是在熊彼特所开创的动态分析思想基础上,从产业演进动态过程中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本文对两种理论路径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并从整体理论发展过程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述,然后借鉴相关理论,分析了从中国产业演进动态过程中把握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的基本思路,进而分析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20.
李亚东 《科技广场》2012,(6):107-109
无人值守是电力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变电站运行方式,本文根据油田电网发展和电力系统改革的要求,对油田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改造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