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实验过程表述 教材中这样表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①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跃,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教科书上的二个学生实验·原题如下:22、(17分)(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此过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相似文献   

4.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1.构造三角形 例1 一个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其球心O的正上方一定高度处固定一个小滑轮,一根细绳的一端拴一个小球,置于球面上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图1所示.现缓慢地拉动细绳的另一端,使小球沿球面从A点移到B点,在此过程中,小球所受球面的支持力FN及细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相似文献   

6.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长为OA的两倍.滑轮的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滑轮下悬挂一质量为研的重物.设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求平衡时绳受到的拉力为多大?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增强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分组学生实验、教材所述操作性较差,两个弹簧秤的另一端,木板均要靠手固定,整个实验装置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读数时很难做到现线与弹簧秤垂直并按有效数字规则读数,更谈不上弹簧轴线与细绳共线,细绳与橡皮条共面且平行于木板的调节,很多同学是马马虎虎了事,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例1 如图1,杠杆一端可绕O点转动,另一端悬挂一重物.为了提升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地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杠杆( )  相似文献   

9.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O,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实验练习题(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用书(必修)》第31页):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弹簧秤拉橡皮条,使其伸长到O点,现保持A弹簧秤的读数不变,而使夹角a减小,适当调整弹簧秤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可使O点保持不变,这时B弹簧秤的示数应是  相似文献   

11.
例1 如图1,长2l的轻杆的中点和一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A、B,另一端用光滑铰链固定于O点.现将杆拉到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求杆到达竖直位置时两球的线速度.  相似文献   

12.
题目 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把球拉至最高点A,以v0=√gl/2压的水平速度推出,如图1所示.求小球经过最低点C时,绳子所受的拉力T.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尽管对摩擦力的研究与探讨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实际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摩擦力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1第4章第2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参考案例中,用双车法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取2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前端各系1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1个小盘,盘中可放珐码.两小车后端各系1条细绳,一起被同一夹子  相似文献   

14.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2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  相似文献   

15.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0,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也一定有相等大小的速度和加速度,OB和OA的数值也相等,我们把这种运动叫简谐运动。  相似文献   

16.
题如图1所示,一根轻质细绳拴在两悬崖间,悬点等高,特种兵利用动滑轮在细线上从一端滑向另一端,已知特种兵的质量为m,特种兵滑到最低点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相似文献   

17.
在复习阶段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下面两道综合题题1 如图1所示,一根长为l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细绳悬于O’点.若在悬  相似文献   

18.
力学练习     
一、选择题1.不可伸长的轻细绳AO和BO的结点为O,在O点悬吊电灯L,电灯L处于平衡,如下图所示.如果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A的长度,使A点逐渐上移至C点.随着A点逐渐上移,细绳AO的拉力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再减小2.如图所示,OP为一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P相连,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P对地面有压力作用.Q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Q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滑块P,使之向右缓慢地沿水平面做直…  相似文献   

19.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好像完全不受重力似的。这是一个教学难点。为此,设计了很多实验。但要么现象不显著,水花四溅、难辨真假;要么准备繁琐、操作复杂。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它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现予以说明。如图所示,准备好橡皮圈(2~3根)、钩码(20g,2个)、一次性透明塑料杯(1只)。在一次性塑料杯的杯底穿两个小孔。将橡皮圈系成长度约为杯高2倍的橡皮条,一端从杯内经一小孔穿到杯外。再从杯外经另一小孔穿到杯内。在橡皮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钩码,再将钩码对称的拉到杯外。钩码在重力和橡…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物理解题中可能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审清题意后,按题目提供的信息,认真分析所求的对象,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仍无从下手、束手无策。然而将所求对象转化为对另一对象的求解,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转化思想能使我们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起例到1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图1所示,均匀木板OA长1m(杠杆自身不计),可绕着O点转动,A端连着10N重物,一根细绳一端系在OA的某一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以45°角向左下拉。在拉力作用下,OA从水平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了30°,这一过程中拉力F做了J的功。(细绳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