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在20世纪中期以“发现法”为主导思想,开始了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这一运动的本质:一是传播科学知识,二是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能力。基于这种教育思想,目前,动手型展览日益成为其科普博物馆布展的主导形式。这种展览分答案和无确定答案两种。无确定答案的动手型展览由于侧重探究科学问题而无答案,更能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能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160万美元资助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开办的《研究!请君自己观察》展,便是这样的典型。该展有多种“动手动脑型”活动站,参观者扮演科学家角色,可以重新设计伽俐略的重物下落…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1998年的最后一大,人忽然有了一种岁末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是不是仅仅由“岁末”二字引起?如果日历上不标明今天是12月31日,这一天又与别的任何一天有什么区别?而且,“12月31日”或“岁末”,是否对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这种说也说不明白的感觉,我想,这恐怕就是我进入你的“精神生态”问题的一个入口处?  相似文献   

3.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论语》的开篇句,历来被人们作为经典引用传诵。可是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解释才符合孔子的思想呢?我们选择两种不同的说法来解释这三句话。第一种解释:孔子说:学习了而且到一定时间就去练习和实践它,不是很愉快的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这样讲,三句话就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说孔子讲了对三件事的看法和态度。第二种解释:孔子说:一种学说思想和主张被社会所接受,就太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精神的层面看,这一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相关的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弱化,正在失去对人的精神的操纵之功能;另一方面是本来意义上的精神生活的觉醒,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内心渴求。这一变化当然也反映到了知识界的动向之中。对这些动向的分析表明,在此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从意识形态向真正的精神生活的转折既是必然的,同时又是十分艰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客家的精神     
逃亡是一种过程.这过程寓示着一种姿态,它不绝地勇敢向前,对虚无缥缈的彼在充满期待;同时,它又频频回首,对此在流连不已。最初的逃亡景象是生动与惊心动魄的,它是一次先锋精神对传统保守的激烈挑战与胜利。  相似文献   

7.
鲁 迅 先 生 说 过 的 “ 费 尔 泼 赖(fairplay)”就是“公平竞争”、“公平游 戏”,实际上,最早也是一种体育运动专 业术语,只是后来被引申于社会生存竞 争或商业竞争领域。英语对“运动员”一 词的解释是:公平游戏(fairplay),主动 冒险,输也开心。原来,“费尔泼赖”是 指运动员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而“运 动员”和“男子汉”是可以置换的两个词。 这样推论,公平游戏或公平竞争的精神, 就是铸造大英帝国强悍坚毅的民族性格 的要素。当我们追根溯源探寻现代奥运 文化奥秘的时候,当我们兴致勃勃讨论 从 2004 年雅典奥运到 2008 年北京奥…  相似文献   

8.
体质类型学是一门研究什么样的体型适合进行什么样的运动项目的科学。早在这门最新学科诞生之前,体育专家就知道:身高是篮球运动员的有利条件,世界第一流的举重运动员则需要有强健的肌肉。另外,那时他们还认为大多数一般身材的人,只要有明确的目的,就能够在任何运动方面取得相当出色的成绩。现在,体质类型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精密的科学。就广义来讲,人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的体型,这三种类型相当于动物界里的长颈鹿、河马和狮子。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 ,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正如卡西尔所说 :“我们从历史上发现 ,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果从儒家思维模式、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三方面来考察的话 ,可以提供以下三条论据 :一、神话思维与忠恕之道按照卡西尔的观点 ,神话对人与自然的解释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情感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的 ,但是它们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10.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11.
体制与权力的关系,向来是一个大家都很敏感,同时也是人所逃脱不了的社会网罗。人们常常以为,这样一种关系总是最大限度地传达了某一具体政治实践的复杂而残酷的内部经验,因而人们常常习惯于从一般政治学的角度,把“体制与权力”当作一个具体的政治实体存在及其实践过程来加以理解。但实际情况却是,“权力与体制”的关系在其日常社会政治运作之外,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看得出儒家学说偏重伦理,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儒家伦理学说体系。原因似乎在于,他们自己未曾留下这样的著作;也许本来有的,可是后人没有见到过。这次郭店楚简的出土,在儒家伦理学说方面,也给了世人一个惊喜,那就是,它向我们披露了儒家伦理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三重道德层次;而这是我们过去闻所未闻的。我们知道,人生在世,首先是家庭的一分子,然后是社会的一分子,以及宇宙的一分子。无论任何人,一定会有这样三个位置,也一共只有这样三个位置;一体而三位,三位而一体。与此相应,便有三套职责,包括有关的义务和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机缘     
谷子 《世界文化》2009,(7):29-31
她传过来的Email是这样说的:“我的运气和浪漫的经历,也许更适合在博客里或小散文中抒抒情,供读者开开心。能给别人带去快乐就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跟你讲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商业运作在市场原则的支配下为了标榜某些商品的“高品位”,任意给推销的商品贴上“文化”的标签。商品与精神产品原是有质的区别的文化产品,而且下一些以“文化”虚名包装的商品更是失却了文化的本真涵义。这是一种消费文化占主流、商业入侵文化的泛文化现象。文章从文化赝品淹没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原创主体、价值判断、真实的生存环境及文化的体系模式化特征等四个方面予以分析,澄清了有关文化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以期使我国的商业文化及其传媒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严复为研究个案,尝试分析并解释中国社会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文人由传统士人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这一现象。严复在戊戌维新前后的政治文化传播实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分子角色转变这样一种过程,另一方面这种转变的不彻底又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1837—1909)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领袖和教育家。他十分重视读书在修身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推行读书教育——兴办学校,编辑刻印图书,还躬亲宣讲,撰写文章,除单篇零什不计外,单论读书的专著就有《辎轩语》、《书目答问》、《劝学篇》三种。在这三本专著里,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结合当时实际,除阐发他的读书治学见解和主张外,还根据前人经验和个人体会,总结了许多读书治学方法。给世人以很多教益。“以一为主,以余为辅”就是这许多方法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寻根》2008,(5):107-107
我国古代有“赐姓”制度,就是皇帝通过圣旨(或诏书)的方式,郑重地将某个姓氏赏赐给某个臣下。“赐姓”作为一种至上的精神奖励,在加强封建王朝的君臣凝聚力方面起的作用有时远远大过物质赏赐。皇帝赐姓多是因为臣下政绩昭著,  相似文献   

18.
美术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3-234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纪念年。在这一年里,上海美术活动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开展:6月3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6届上海美术大展”率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一批兼具历史感和艺术性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体现出他们对社会肩负的使命感,多元的艺术风格也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创作上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离我们最近的这100年,沙化得厉害,生态保护、绿色和平各种来自知识界和民间的声音不绝于耳,江河断流、水源污染、沙尘暴,人居住的环境显然是愈加恶劣的,“自然”这个概念也日益在字面上有了些风干的意思,设想从人群中随意挑出两个不同年龄的人,一个80年代中期的中学生,一个90年代中期的中学生,设若五年后再挑出一位21世纪10年代的中学生,三位对“自然”这个名词的个人解释决不会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名的比喻:日本人好比一群小鱼,它们有秩序地沿着一个方向游着,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队形,使它们突然调头,朝相反的方向游去,然而队形依然是井然有序的。这个比喻传神地演绎了日本人的性格,不难使人联想起这样的场面:在国外的旅游胜地,或机场、车站,在导游的旗帜下,日本旅客排着整齐的队,迈着短小的步伐,安静肃然地行进着。当地人见了,往往瞪大眼睛——“哇,日本人,真守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