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挺用功,学习的时间也不少,可怎么成绩老是处于中等水平,不能拔尖呢? 专家发现造成这类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三:①一些优势智能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发挥;②没有注意消除疲劳,尤其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3.
<正> 智力疲劳是有别于肌体疲劳的一种心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出现智力疲劳现象:对教师的书写视而不见;对教师的言语充耳不闻;对教师的点拨启而不发;对知识的理解似懂非懂;对技能的掌握似会非会等。发生这种现象的诱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1 探究智力疲劳的诱因“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教师的过错。”(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学生的智力疲劳,应归于教师的策略失当,本文就以下三方面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拼音是识字、阅读和说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和注意力集中短暂,他们面对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的学习,很容易感到疲劳。这时,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5.
学习疲劳是学习的一大障碍,学习疲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影响心情。那么,我们该如何测试自己的学习疲劳程度呢?下面有个简单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疲劳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活动能力降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频繁,长时间用脑血液往往供不应求,脑细胞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学生感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现象就是脑力疲劳。学生出现脑力疲劳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学生脑力疲劳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是不是没有用了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主要从合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实行"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达成的共识。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呢?一、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什么是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主动参与,才能快乐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呢?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大多具有理论性、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吸引到政治课上?都需要靠提升政治课的魅力实现。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魅力呢?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  相似文献   

12.
说因动     
一次,有几个学生就“恢复疲劳”一词问我:“老师,既然是‘疲劳’了,就应该消除,可为什么还要‘恢复’呢?”其实,有这种疑问的人又何止这几个呢?究其原因,在于不懂“因动”这一语法现象。关于因动,中学语文课本和教参都没有介绍,其他的文字资料也很少提到,有的即使提到,也未作详细的研究,致使一些人,特别是有的学生,对它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3.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1,(27):53-54
我和疲劳做斗争的方法1.何老师,我关注了您的微博,发现主持人的生活真的好辛苦呀,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您是如何与疲劳作斗争的呢?怎样安排作息保持最好的活力呢?学习也是个体力活呀,我要向您学习,做一个学习超人!——沫沫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方式有着明确的要求,即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和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呢?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呢?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做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探究性学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神容易分散.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怎么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五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反映:某某学生基础很差,不会用数学语言来回答问题,即使答起来也缺乏逻辑性;某某学生分析和解题能力很差;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训练这一环。有的数学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学中不必进行阅读训练。这一认识上的错误影响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能起什么作用呢?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去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呢?对以上问题本人进行了一些探讨,下面谈  相似文献   

17.
<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  相似文献   

18.
<正>家长在沟通中发现,一些孩子几乎是"谈学习色变",和教师在交流中也感觉到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的任何地方都是那么可爱,为什么唯独在课堂上了无生趣,目光呆滞呢?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发现,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让学生在一种渴望获得的状态中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呢?  相似文献   

19.
<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做了一些激趣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奋进的一课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是学习喽!那么学习主要源自哪呢?当然是课堂啦!那你都上过一些什么课呢?语文、数学、音乐、历史……可是下面这几位同学说他们上过这样一些特别的课,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