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春秀 《大观周刊》2012,(34):66-66
本文以民生新闻为例,对娱乐化大潮下的新闻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娱乐化大潮下民生新闻的几大特点,并从民生新闻的这些特点中剖析出娱乐化大潮下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龚小玲 《东南传播》2010,(10):158-160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十年发展至今,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从以现代新闻价值的观点来来衡量民生新闻,从现代新闻价值的角度研究民生新闻的价值实现,对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首开电视民生新闻先河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办起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民生新闻出现了格调低俗、内容肤浅、新闻娱乐化、冷漠化等不良倾向。民生新闻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锦州电视台《新视点》栏目开办三年来,坚守社会责任,服务百姓生活,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位,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实现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孙灿伟 《青年记者》2007,(18):62-63
民生新闻给新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元素,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新一轮革命。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股民生新闻热背后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民生新闻一味地求快、短、多,质量无法保证,节目缺乏深度;报道凌乱琐碎,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握,没有挖掘出事件深层次的根源;内容低俗化、娱乐化趋向日益严重,创新脚步缓慢,新闻价值的含金量低等。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在以后发展道路上避免或者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保持其自身新锐发展势力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市报为了提高报纸的影响力,都开始主打民生新闻。除了设有专版专刊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外,还专门设有“民生”专栏。虽然现在许多报刊媒体都关注到了民生新闻,但在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却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内容低俗等问题。因此,新形势下为使民生新闻真正关心民生、反映民意,我们必须开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使民生新闻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最近几年在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所占分量越来越重,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火热表现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界甚至整个社会舆论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焦点。尽管民生新闻风头仍劲,但在其繁荣发展中我们也发现民生新闻在实践中也暴露了许多缺点和问题。如一是有些民生新闻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有些民生新闻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等。  相似文献   

7.
鄢睿 《声屏世界》2013,(12):19-20
目前,我国多数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新闻报道娱乐化而深度不足的问题,民生新闻在各级电视台追求高收视率的竞争下进入了瓶颈期。而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活动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其崭新的定位与理念指引着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涛 《新闻知识》2006,(5):61-63
2004年被称为“民生新闻年”,紧随《1860新闻眼》、《南京零距离》全国各大电视台几乎都办起了民生新闻。迅速走红的同时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 因为很多民生新闻逐渐恶俗化,娱乐化,既没有新闻性,也无关乎民生。于是很多民生新闻开始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0.
曾妍 《新闻世界》2010,(6):70-71
网络信息时代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以讲故事为主要思路的民生新闻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受众在社会转型期对新闻接近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元素融入到民生新闻当中,比如flash动画、网络流行语、音乐元素、调侃式的播报方式等等。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王牌新闻栏目《夜线60分》为例,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娱乐化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为唐山电视台一档大型民生类节目《直播五十分》的记者,一直从事社会及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在拿到关于追踪报道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样题材时,开始也有些困惑,如何报道这一娱乐事件呢?娱乐新闻、民生新闻如何能更好得融入彼此?如何能达到最佳的宣传宣传效果又不会影响的两种新闻形式的特色,于是笔者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林芃 《东南传播》2011,(7):159-161
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热线777》为例,通过对当今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分析,论述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娱乐化的主持风格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最后阐述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娱乐化形式上的度的把握,阐述新闻娱乐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借此倡导人们正确看待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征1、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把名人轶事、凡人趣事、犯罪行为、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国内媒体把软新闻都划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范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这一名词的出现,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民生新闻的走红,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标志,就是江苏台《南京零距离》和北京台《第七日》的走红。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是一种以民生视角为基础,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生计和生命的全新的新闻形态。它一经出现,迅速抢占了传统新闻的黄金时段,收视率飞速上升,占有非常高的收视份额,并成为普通民众传达心声、沟通政府的一种渠道。新闻界和相关研究者甚至认为它引发了新闻传播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由于受到商业化、大众化不正常的引导,民生新闻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庸俗化、娱乐化、伪民化等现象,其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民生新闻的公信危机有亟待解决之需,其应对策略有:重新定位,去伪存真,重申"民生"旗号;去繁从简,从热议话题着手,寻找全新视角;摒弃商业化气息,改善经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电视媒体不但在新闻内容中大大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同时还纷纷办起了民生新闻专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卫视的《新北方》、山东电视台的《拉呱》等。其实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兴盛的原因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如何避免同质化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本地具有新闻特色的栏目是电视媒体现在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从传统意义上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科教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一般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社会新闻中提取出来的,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民生新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目前,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这里,百姓心声得以表达,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受众,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为受众搭建起一个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辽宁  相似文献   

18.
钱坤 《视听纵横》2006,(4):77-79
近年来,浙江各省级电视台本着“为民生服务”的理念,开辟了多档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其中批评类的报道在各类信息中与大众自身相关性更强,更具参考价值,在内容上更加精彩,因此引起观众更多的关注。但是综观多个新闻节目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基于民生新闻的批评性报道在评论和制作理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催动,一些电视机构盲目上马民生新闻,导致节目过多过滥,忽视评论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和管理者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追求事件包装,忽视对大众的关怀和责任。这些方面都致使民生新闻的批评报道热闹有余而价值不足,可能误导受众对民生的理解,使民生新闻走向旁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电视媒体需要发挥自身重要作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对于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四点针对性意见,用于改善当前民生新闻,便于民众了解社会生活动态,拉近大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吉强在《民生新闻与党报创新》中讲到:"民生新闻源于社会新闻,但它不同于社会新闻,主要体现在它一反社会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不以提供娱乐、消遣、迎合人们猎奇心理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