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中国最后一个拍卖行在天津关门,标志着曾在中国延续100多年的拍卖行业帷幕的落下;计划经济靠计划配置资源,不需要拍卖行业。斗转星移,光阴弹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早经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广州,于1986年率先成立了拍卖行;1992年拍卖行业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伴随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艺术品拍卖迅猛发展,成为文化领域独领风骚、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独领风骚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拍卖行业高增长、高利润、高歌猛进的时候,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数量多造成的诸多矛盾集中凸现,而为社会各界垢病最多的则是拍假和假拍的问题,甚至导致拍卖企业诚信危机,拍卖行业形象严重受创。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在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书画艺术品的营销成败决定着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作为书画艺术品追求者和管理者,考察书画市场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认为书画艺术品的生产者(创作者)和经营者是书画艺术品营销的主体,它们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书画艺术品与其它商品一样,在书画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科学掌握这种特殊商品的市场规律.注重营销策略,尤为重要。同时,还必须具备“时代意识”、“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致曾是王公贵族、人雅士把玩的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之家。由此,一个活跃、繁荣的艺术品市场正在迅速形成,但相关法规和规范措施却相对滞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全面地解读有一定难度。本仅就艺术品市场的环境、主要任务和管理措施略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14年艺术品市场中小拍卖行的幸存者游戏》 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遭遇低谷,使得本就层次分明的拍卖行阵营两极分化现象越发严重,大型拍卖行依靠品牌效应不断吸纳新血、扩大份额,中小拍卖行生存空间愈发狭小,竞争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影响力上升,中国国内艺术品购买力大幅增长,艺术品的高价纪录不断被刷新,平均价格线也不断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家延续国际市场的成功势态,而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市场关注;中国的画廊、博览会、艺术品拍卖等业态继续快速发展的惯性,本土机构和国外机构共同带动当代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上交易,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艺术品爱好收藏者经常光顾的不外乎古玩市场或画廊、文物商店及拍卖会等。近年,这种状况悄然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地迅速发展,形成一股网上交易热并引发一场传统艺术品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品市场制假、售假、拍假以及假拍问题年深日久,堪称痼疾。假冒是艺术品最大的瑕疵,也是艺术品市场的致命伤害。自从“四假”出现,业内外就治理“四假”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地讨论探索。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执法机关也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然而,“四假”猖獗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扼制,甚至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因此,有必要反思治理“四假”的成败得失,调整思路,从法治、制度和机制建设上,探索艺术品市场治理与建设的新出路。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应“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显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破解艺术品市场的沉疴痼疾,是加强社会管理、提高行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1943年,正值英国殖民时期,一位名叫伯恩纳德·法哥的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家,在当时的英属尼日利亚政府供职。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对非洲矿产资源进行着十分猖獗的掠夺性开采,而一些深埋于地下的史前赤陶艺术品,在这些开采活动中被相继挖掘出来。学者出身的考古学家法哥立刻敏感地对这些史前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成为第一个接触并鉴定这些艺术品的西方学者。由于第一个赤陶艺术品是在尼日利亚北部诺克一带的扎巴村锡矿中发现的,故法哥将这些艺术品统称为“诺克文化”。随着大量同类赤陶艺术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围绕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艺术品价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品一旦离开创作者和收藏者,就像断线的风筝,既有自身的运动轨迹,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影响艺术品市场价格涨落的外在因素很多,也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确定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影响艺术品价格涨落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益繁盛的同时,艺术品造假猖獗、赝品泛滥、知假拍假的问题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危害最重,影响最大、最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2.
在物艺术品拍卖领域,一件拍品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天价的,并不是排名前列的拍卖公司,却多是一些成立不久、业绩不彰的小拍卖公司。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为人为炒作,虚假成交,价位虚高。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物艺术品的价位?如何拒绝炒作,遏制价位虚高,是当前规范和发展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近年来得到超常规的扩展.但假货赝品泛滥和场外交易盛行的现象正严重腐蚀着这个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一、艺术品市场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和活跃的化,为艺术品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刚刚跨进市场经济门槛的中国,即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为人民群众诟病最多的艺术品市场制假、售假、拍假问题尚未解决,以打假为己任的艺术品评估鉴定专家又面临“谁来鉴定评估鉴定专家”、“评估鉴定证书要打假”的呼声。对于饱受“假”的折磨、“毒”的坑害的社会公众,他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仅有义愤填膺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人也以重文好古而闻名于世。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影响深远的收藏热和享誉海内的收藏家。中国近现代,随着清王朝的覆亡,一大批珍贵文物艺术品流散民间,流向海外,也造成清末民初收藏的滚滚热浪。但是,连年内战,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传统收藏家在战乱的冲击下衰落。土地改革时期,民间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作为地主老财的浮财,分给了翻身解放的农民。中国文物艺术品遭遇的最大劫难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流散民间的文物艺术品大都被作为“四旧”而损毁,或被收缴作为外贸商品低价流失海外,硕果仅存的社会知名收藏家如张伯驹等人,也把仅有的珍贵文物艺术品捐献国家博物馆收藏。作为民间的文物艺术品收藏,随着著名收藏家的故去和文革的劫难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的物艺术品浩如烟海,要鉴定真伪,准确断代,评定价值,绝非易事,物艺术品鉴定至今仍属一门甚不完善且长期无重大进展的学科,也是困扰物艺术品市场的主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艺术品成长为楼市、股市之外的第三大资金高地。然而,在“盛世话收藏”的今天,不少人怀着鉴赏怡情或投资增值的心态,进入艺术品收藏圈,等他们亟须让自己的藏品变现时,愁事儿来了。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之前,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年成交额始终徘徊于4亿人民币以下;到了200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步升温,当年成交额10.5亿人民币。开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膨胀。去年以来,无论北京、上海,还是南京、广州,各地艺术品拍卖高潮迭起,成交率普遍在70%以上,而全年的成交额可达创纪录的70~8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广大消费者对艺术品的爱好、收藏及其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欣赏艺术臼益成为众多人群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追求,收藏艺术品也成为都市人的热门话题之一。于是,画廊产业应运而生,成为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