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爱的类型:中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师爱、父爱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所描述的“爱的类型”中比例较高的依次为:对他人、国家、社会之爱(38.3%),教师对学生的爱(23.5%)、母爱(11.4%)和父爱(9.4%),其余类型均在7%以下(见图1)。  相似文献   

2.
唐杰  洪霞 《今日教育》2014,(5):43-44
一、爱的类型:教师叙述的爱比较单一 关于爱的类型,教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爱的类型比较集中,主要有三类:教师对学生的爱(85.7%)、学生对教师的爱(10.5%)和同事间的爱(3.8%),而“领导对下属的爱”以及其他爱的类型都没有提及。这一方面是与要求教师“围绕爱心呵护童心”的主题作文有关,同时也可能反映出,校领导在爱心教育方面的示范力和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6,(12):12-12
爱到底是什么?母爱、父爱、师爱、友爱……每个人都体会着爱的滋味。爱有时很复杂,虽然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恰当的爱会让人感到很累。爱有时也很单纯,虽然它是那么简单,但却让我们感动着。爱在我们的内心有着不同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     
《学习之友》2006,(9):13-13
在小学校的一问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直把“爱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生奉行的格言,而斐斯泰洛齐也曾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也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那么爱学生,怎么爱,这成了当今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对理想状态的憧憬和呼唤,一方面是操作方式的捉襟见肘,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纠结中,教师之爱如何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艰难之旅?  相似文献   

7.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爱     
爱不是占有,而是内心的感觉。
  在某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女孩天真地问老师院“老师,什么是爱?”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带回了这朵鲜花,它好看吗?”第二个学生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第三个学生则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中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就…  相似文献   

10.
爱是什么     
一天,上帝问了天使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天使无法回答,决定到人间寻找答案。在人间,天使碰到一位年轻的母亲。问她爱是什么,年轻的母亲充满柔情地看着自己怀里的孩子说:爱就是为他无怨无悔地付出。天使明白这是母亲之爱。  相似文献   

11.
曾庆彪 《中国教师》2006,(11):22-24
爱与教育从来都是水乳交融般地交合在一起的。爱是心灵之间的神圣联系,只有爱才能使教育的光辉润泽及每一个灵动的生命。无爱的教育历来遭人所诟病,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言,情、爱就是教育上的水,没有了情,没有了爱,教育就如无源之水,终脱不了一个空虚。在雅斯贝尔斯那里,“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教育是精神的相遇,心灵的交融,是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人的影响,它天然包含着一种神圣、高贵、伟大的情感,惟有那追求永恒和完美的爱欲品质才能与之相契合。教育与爱包容着相同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2.
爱是什么     
咕噜 《初中生》2011,(3):36-37
悦读提示:一组专业人员向一群四到八岁的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什么意思?”结果,答案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相似文献   

13.
爱,有各种各样的,有“父母之爱”、“夫妻之爱”,有“热爱”、“疼爱”等,不一而足,要知如何表达,请看下文。爱 love; affection; like; be fond of; be keen on; cherish; holddear; take good care of; treasure; be apt to; be in the habit of 母爱 maternal love; mother love; maternal affection 父爱 paternal love  相似文献   

14.
爱是什么     
这是一组来自4至8岁孩子的语言。专业人员向这群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给出了各不相同却同样透彻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存进行心灵的接触。”于是,我一改过去“镇压式”班级管理模式,微笑面对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严爱优生,厚爱“后进生”,用爱来赢得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6.
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是温暖、关怀、简单、无私?还是唠叨、批评、争吵?其实,每个人心中对爱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走近本文的小作者,看看她是如何诠释她心中的爱的。  相似文献   

17.
贾凤魁 《学周刊C版》2014,(6):206-206
赞可夫指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教育就是爱,没有出自内心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爱才能架起沟通师生间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但这种教育的力量只有爱做基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爱     
在某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女孩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于是老师要求学生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去,拿回一些东西。在同学们回到教室  相似文献   

19.
爱,是理解的阶梯,是心心相通的桥梁,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实践证明:凡是学风好、班风正的班级,班主任都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j关键是要寻找好“爱生”的切入点,要有耐心和信心。班主任要能感受到学生的可爱,要容忍学生,看得惯学生犯错误,站在学生的立场,放手让学生做事。对他们要充满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爱     
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正在上课,一个学生站起来天真地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刚好课间休息的铃声响起,于是老师让大家先到校园里玩一会儿,记得在回教室时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同学们欢呼着冲了出去。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等大家回到教室坐好后,老师说:"把你喜欢的东西给大家看看吧。"一个同学说:"我带回了一朵鲜花,大家说它好看吗?"第二个同学骄傲地展示:"我捉到了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要把它做成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