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矿区废弃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是表土层破坏,选取优良的先锋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矿废弃地表层土修复和加快生态演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梅州市平远县仁居稀土矿为例,调查香根草作为先锋植物在稀土矿废弃地生态演替情况以及实验分析得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得出香根草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加快了生态演替速度,具有护坡、固土、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但氮磷钾的含量较低,肥力较差.讨论得出增施肥料,培育壮苗是香根草植被修复的关键措施,利用多物种相结合方式加快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促进生态演替.  相似文献   

2.
以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洗矿沙山为对象,遵循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以草先行,进行绿化技术的研究。经过4a试验表明,类芦是绿化高岭土矿洗矿沙山的首选先锋植物,绿化技术简便、投资省、见效快,生态效果明显,可以在同类矿山尾矿沙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岭土矿洗矿沙山绿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洗矿沙山为对象,遵循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以草先行,进行绿化技术的研究。经过4a试验表明,类芦是绿化高岭土矿洗矿沙山的首选先锋植物,绿化技术简便、投资省、见效快,生态效果明显,可以在同类矿山尾矿沙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麻阳铜矿旧尾砂库、新尾砂库、废石场、矿脉地表露头区、尾砂库人工修复区以及废石场人工修复区等6个地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各地类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植被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麻阳铜矿废弃大部分地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u污染,新尾砂库和矿脉地表露头区达到重度污染,旧尾砂库达到中度污染,废石场达到轻度污染,而尾砂库人工修复区和废石场人工修复区基本无污染;铜矿废弃地各地类土壤p H值均大于8,有机质含量均较低(0.12%~0.86%),但人工修复区肥力显著高于尾砂库和废石场;对比分析旧尾砂库与其人工修复区植被组成情况发现,前者只有零星几种植物的分布,而后者共调查到44种植物,主要以菊科、蓼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为主.人工修复区基本无重金属污染,且土壤肥力均有所改善,说明植物修复是铜矿废弃地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属型植物能够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中生存和繁殖,一方面可以通过避性机制减少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另一方面通过耐性机制,如细胞壁结合、区室化作用、螯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减小过量蓄积在体内的重金属产生的毒害作用。金属型植物是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理想材料。深入研究金属型植物的抗性机制,可为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凤阳县邬岗石英砂尾矿废弃地的植被自然恢复情况。发现该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共43种,隶属于14科36属,主要包括禾本科、菊科、豆科等。全部自然定居植物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3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7种,木本植物3种。形成了4种相对稳定的演替群落,且群落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矿业废弃地土壤养分的贫瘠,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对其影响程度是当前植物在其上定居、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铜陵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和同区农田系统、安徽大学校园、合肥旱地四种生境中的中华结缕草和白茅的根、茎、叶器官中氮(N)、磷(P)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结缕草和白茅这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中氮和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植物体内养分的浓度在物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四种生境下两种植物体内氮和磷浓度均表现为叶>茎>根.两种植物各器官中磷的含量均低于氮的含量.铜尾矿中中华结缕草和白茅各器官内氮磷含量均低于其它三种生境,其中叶片的差异最少,表明它们已适应尾矿废弃地极端的营养贫瘠环境,以较小的养分要求完成了自身的生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毛竹在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潜力。创新点:使用了毛竹作为一种全新的植物修复材料进行研究。得到了毛竹幼苗在铅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反应情况,不同植物组织对铅的吸收与积累情况,铅胁迫下毛竹幼苗表层与细胞超微结构的特征。方法:根系形态分析(图3)、植物重金属含量分析(表1)、扫描电镜分析(图4)和透射电镜分析(图5)。结论:各组织部位铅浓度的值揭示了,毛竹是一个很好的固定铅污染土壤的植物材料;但是由于毛竹茎的高生物量,也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在0~200μmol/L铅处理下,毛竹的生物量与根系形态没有显著性差异,生长正常未出现中毒症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铅胁迫导致叶片的气孔减少,根与茎内含物增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高浓度的铅胁迫导致部分细胞内部叶绿体变形、内质网消失、细胞核与核仁缩小和类囊体膜消失。尽管超微结构观察到细胞内部的损害,但是未出现视觉的毒性症状。毛竹铅的高耐性与茎的高生物量,提供了毛竹作为材料修复土壤重金属铅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以毕节地区2个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调查研究了该地区土壤及优势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受到Pb、Zn、Cu、Cd四种重金属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Pb、Zn为轻度污染。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表明,野艾蒿属于重金属富集型植物,苦苣菜属于规避型植物,马刺蓟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以上几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作为铅锌矿区弃地植物修复的优选物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柳树(Salix spp.)已广泛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而且修复效率与树种及无性系有关。目前涉及柳树研究主要为铜(Cu)和锌(Zn)的毒性效应,而不是富集能力。本研究以中国常见的柳树无性系评价对Cu和Zn耐性与富集能力。创新要点:目前大多数研究仍集中Cu和Zn对柳树的毒性效应,尤其是Cu,对它们富集能力仍没有评价。中国为柳树的主要分布区。本文以12种优良的常见柳树无性系,通过温室营养液法评价对Cu和Zn耐性及富集潜力差异。利用柳树无性系的耐性与富集变异,旨在选择高耐性与高富集的无性系,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和加快修复进程。研究方法:选择高生物量12种柳树无性系,采用温室营养液培养法添加Cu或Zn处理,测定生物量参数并计算耐性指数,估计耐性差异;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组织中金属浓度并计算金属位移系数,评价富集差异。重要结论:无性系对Cu和Zn耐性显著不同,生物量变化从无影响、抑制到促进生长。无性系对Cu耐性高于对Zn耐性,无性系对Zn富集变异幅度大于对Cu富集变异幅度。Cu主要富集于根部,而Zn较易运输到地上部分。总之测定的大部分柳树无性系为Cu与Zn高富集植物,显示出较高的植物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11.
BCR法研究铜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对梅县玉水铜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u、Pb、Zn和M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下游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上游严重,属于重污染区,而上游土壤属于轻度污染.矿区上游和下游农田土壤中,Pb的污染贡献最大.上游和下游土壤中Cu、Zn、Mn都主要分布在残渣态中,Pb主要分布在可还原态.上游和下游土壤中都以Pb的有效性最高,Zn的有效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南美蟛蜞菊在煤矿废弃地的栽培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实验材料,选择煤矸石土进行栽培试验研究,选择普通有机土作对照,在栽培期间定期对南美蟛蜞菊的鲜重、生长速度、新芽数、新叶数、叶色等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在煤矸石土生长40d时叶色深绿;新增茎节数与有机土植株之比为31:48,新叶数与有机土植株之比为96:182,生物量(鲜重)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南美蟛蜞菊在煤矸石土栽培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适宜用于煤矸石土植被恢复和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3.
香蒲植物净化塘对矿山废水的净化效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某矿山香蒲植物净化塘中的泥样、水样、植物样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测定,说明香蒲植物净化塘对矿山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作用.而且香蒲植物吸收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是根>地下茎>叶,并有向叶转化积累的趋势.以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L)为优势种的净化塘对矿山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综合净化效益,有较强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的植被现状和废弃地立地条件进行调查表明:矿区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共87种,隶属于39科61属;合山废弃地主要分为煤矿生产废弃地、煤场和煤矸石堆场、特殊河道及矿山路段建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在合山煤矿废弃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的原则;并结合合山市实际情况,围绕国家矿山生态公园的建设,提出不同的植被恢复配置模式、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合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突发矿难大规模救援活动存在组织、调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综合运用计算机Swarm仿真来改进救援行动的方案。在总结了Swarm仿真平台的基本思想和特点,以及对矿难救援主体因素和矿难复杂适应性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Swarm平台下矿难救援系统的框架模型,为矿难救援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台州市外来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并对外来植物的原产地、分布特点、引入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台州目前有92种外来植物,属于39科,81属,其中有栽培种41种、归化种11种、外来人侵种40种;②台州市外来植物来自美洲52种,来自欧洲12种,分别占总数的56.52%和13.04%;③台州市外来植物在温岭分布最多(84种),其次是椒江(81种);④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分为13种分布区类型,热带分布成分(61.73%)比温带分布成分(38.27%)强,表现出台州来植物的过渡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矿山排水设备的电耗在矿山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为17.5%-40.9%,有的矿高达60%以上,因此,正确选择与使用水泵,合理配制主排水系统,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对于煤矿企业节能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此问题将从排水系统的管路长度、管径、改善管路特性、多管并联排水、加大水仓容积以及进行无功补偿等几方面加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镉超富集、富集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可靠经济安全的技术,对我国在植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12种超富集植物与17种富集植物的富集特征、适生环境。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