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朽的园丁     
《不朽的园丁》在美国上映时,美国影评界即好评如潮。斯坦利·考夫曼是美国最权威的影评家之一,在《新共和》杂志上写了几十年影评,他认为这部新片近乎完美。美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纽约书评》专门刊登长文,深入探讨这部电影。能拍出如此轰动影片的,是何方神圣?看创作人员名单才发现,导演和原著作者均非泛泛之辈。  相似文献   

2.
敦煌和吐鲁番写本《文选》存三十七个写卷,其中吐鲁番写卷共有七个,残损严重。残存写卷不够系统,大多非李善及五臣注本。吐鲁番写本《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从版本上看,较今本早且珍贵;从文字上看,可正今本之失,且存在较多俗字、异体字,同时也存在误写现象。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部队的业余报道员,爱好影评写作.入伍三年来,写影评稿件不下五十篇,却都石沉大海.我曾为此苦恼过,怨恨过,并发誓今后再不写影评了.看了《新闻与写作》“影评漫笔”的文章,我找到了影评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影片看得不透,没有抓住其评论要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我写影评稿的信心又大了.部队看了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以后,我便试着写了一篇观后感《记取“失火”的教训》,寄给《电影宣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我看了3次格瓦拉,并介绍了30个朋友去看。无论从感情上、理智上,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我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那样讨厌和害怕这出戏?甚至有些人连看也没看过就批判。  相似文献   

6.
1995年夏天,我去武汉采访徐迟先生。走进东湖湖畔徐老公寓,他极不情愿地对我诡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想写想看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且都有计划,可是我实在写不过来看不过来。咱们少说几句,然后各干各的,好吗。我说好的,我知道您早就用电脑写作,速度快,产量也高,咱们今天专门说说电脑写作的利与弊,好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9.
旁观的尴尬     
回家路上,看见一个美女的背影,腰细腿长,很婀娜的身段,还穿了极短的裙子,露出的两条腿修长光滑、线条完美。这样的背影,果然引来无数粘腻腻的目光。一个中年男人,从看见美女开始,眼睛就一直没从她腿上挪开过,直到撞在垃圾箱上,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到我,一定是我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被他看出来,他炭色的脸上有了一层赤红。其实我也尴尬,仿佛是撞破了旁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11.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五四”青年节,我从朋友处听说邓伟作为全国10大杰出青年应邀登上了主席台,我真为他高兴,为他自豪,我便提起笔决定写写邓伟及邓伟的作品。写邓伟的人很多,多数又是名人、大人物,他们写邓伟写的都到位。因为我选编了这本《邓伟摄影作品选》,所以邓伟还给我讲述了每幅照  相似文献   

13.
少年酒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那时候,课余喜读香港台湾的小说,读得心思苍茫,常常拿钢笔在木制的桌面写些伤感的词语或句子,以此对景遣怀。 许多年后,我的他跟我说,其实那时候他去看过我写的那些字。在一天早晨,教室里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一行行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说我写过这一句。我愕然。没有想过他会去看,而且,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14.
少年酒     
许冬林 《出版参考》2011,(10):37-37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那时候,课余喜读香港台湾的小说,读得心思苍茫,常常拿钢笔在木制的桌面写些伤感的词语或句子,以此对景遣怀。 许多年后,我的他跟我说,其实那时候他去看过我写的那些字。在一天早晨,教室里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一行行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说我写过这一句。我愕然。没有想过他会去看,而且,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位做了一辈子文学编辑的人写专论。拿到启治送我的《文学编辑四十年》,已经两年多了。这是一本与他编辑生涯有关的文字专集。有的文章在结集之前我就在报刊上读了,成书后也曾翻阅过其中的一些篇章,颇受教益,但印象比较零碎,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看法。新近,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从头到尾细读一遍,遇有会心处,随手还写了札记。作了旁批与侧注,更觉得获益匪浅。一是学到了许多东西,知道了许多事情;二是“以文会友”,通过读启治的文,更深入地了解了启治四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他的心路历程,他的为人和品格。于是欣然命笔,以成此文。  相似文献   

16.
太阳很快乐     
上周做家教,辅导孩子看图作文。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就一幅图写五句话,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最后一句,他写道:“太阳很快乐。”那幅图上,鸟儿在鸣唱,猴子在蹦跳,鱼儿在戏水,孩子们在打闹。如果我是太阳公公,我也会因为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快乐。我当时夸赞他:“好好努力,你会成为一名文学家。我喜欢你的‘太阳很快乐’。”  相似文献   

17.
陈思宇从小就酷爱写作,由于偏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他在社会“闲置”了几年后,开始写作。《异人傲世录》开始是在网吧写成的,“当时网吧环境很差,每晚写两三千字,错别字都不改就往上贴,也很少回头看看前面写过的章节,”陈思宇说,这样的创作环境持续了半年。其实当时很多玄幻小说的作者和他的经历差不多。为了补充自己,后来陈思宇考上了四川成都大学的广播电视与新闻传播专业。他认为写作前后四年中自己有很大变化,有许多转折,再回头看四年前写的文字会觉得很傻,也很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从一本编辑学著作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青万同志的《编辑学基本原理》交出版社之前,曾把书稿寄给我,因而我有幸成为该书较早的读者。他要我为该书写个序。1988年我开始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现名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才知道有编辑学这个学科。该研究会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编辑学的研究,自以为我应当带个头,才开始涉足此道。至今仍在门外盘桓,怎敢提笔写序?青万虽然年轻我不少,但他的编辑龄和编辑学龄都较我长了许多。我过去发表的一些编辑学见解不少还是从他那儿得到启发的。以下所写就算是我读这部书稿的一个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北国黄叶飘零的季节,我翻着这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遥望着寒星闪烁的夜空,想起了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位诚挚的朋友。路遥兄弟,你已经走了十年了…… 认识路遥,是在70年代中期。那时,他刚从延安大学毕业,分配在《陕西文艺》编辑部,正好与我的一位老同学汪炎一起工作。我到编辑部去看汪炎,却正巧遇上了路遥。他个子不高,肩宽膀圆,皮肤黑黝黝的,显得十分壮实,一口地道的陕北口音,让人感到亲切厚道。当时,我曾有一本诗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路遥也写过一首同类题材的诗在《陕西文艺》上发表。他笑着握着我的手说: “以后,我们是诗友了!”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5,(11):75-77
我有个兄弟自称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刚猛男,恐怖片在其看来.不过是骗MM投怀送抱的小儿科.据说即便在后半夜看恐怖片他也丝毫不怵。但是有天.他忽然打电话告急.说再也无法忍受一个人在家了.因为刚刚看了贞子系列.吓了个半死。嘿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