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被纳入整个政治社会化体系.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的组织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实践活动的介入等途径推动政治社会化.其作用表现在:培养了社会精英;增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扩大了政治参与面.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如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国家观念等,引起了根据地内乡村一系列社会意识的变迁,对今天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民主党派的民主政治建设三个方面。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整个抗战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而且推动了抗战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大力实行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表现为从法律上确定抗日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实施民主政权建设,以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民主与法制相结合、民主与改革相结合、民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正是这些表现和特点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民主政治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政权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上,一是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二是在政权体制上推行参议会制,三是在政权机关人员组成上推行“三三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首先是通过立法以规范和保障抗日民主的政治权利,其次是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建设,此外,在司法与行政执法活动中积极创新与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上,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并组织民众进行各种广泛的政治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则以党政干部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精神去影响和教育群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开发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同时,积极推进全面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以极大的热情帮助和促进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使民主政治建设获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民主建设的核心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根据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促进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民主的模范区"为指导,推动各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权建设,在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始终抱持抗战与民主不可分的政治理念,积极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并逐渐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导者和决定性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创立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把政权理论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房列曙教授的新著《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的主要成果之一,填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作者对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建设、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对根  相似文献   

10.
“海选”虽为农民群众的创造但并非只适用于农村、乡镇一级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机关,城市社区“海选”高潮迭起并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社区选举的革新。社区“海选”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和新发展,本文认为社区“海选”主要体现了政治民主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社会作用等内容,并指出社区“海选”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对于增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根据地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政治民主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民主缺失”和“民主泛化”现象在许多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抗。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发展理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于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山东地区军民与日军展开斗争而创建的一块抗日敌后根据地。为了更好的配合我党展开的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戏剧等文艺作品,以此来宣传党的思想政策,达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红色音乐作品是与根据地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因此本文将音乐作品与山东地区的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融合,以此来分析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政治民主化的量度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准,它包括利益表征度、社会成员参与度、透明度。从这三方面来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更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历史在根据地时期就开始了.作为密切党群、干群与军民关系的重要抓手,党秉承早期在农村和农民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在理论基础、群众意愿、党的认识能力和领导水平逐步成熟的基础上,领导根据地军民适应时局特点,在经济基础、教育卫生、反腐倡廉、民主政治以及减轻民负等方面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重要影响和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主的大旗,在领导解放区军民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战斗的同时,大力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经过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边区的普选,建立和健全了乡、县、边区三级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情况差异较大,发展很不一致,但也都先后开展普选,产生从村、区、县直至边区的民选政权.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成立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全边区政权机构以后,经过了4次民主选举运动,即1639年的村政权选举,  相似文献   

17.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王荣科,宋家标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抗日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地人民充分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民民主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高昂的抗战积极性与斗争精神,而...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三制”政权原则,是为了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政权中切实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更多更广的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政权,战胜敌伪顽夹击造成的严重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用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推动全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此外,纠正和克服党内在政权建设问题上存在的“左”、右错误倾向,改善和加强党对根据地政权的领导也是这一原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三制”政权原则的提出和成功实践,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满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标志是我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建设。南满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在东北根据地起步最早,而且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和经验、教训,对东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乃至解放战争后期新解放区的建设,都有极为重大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