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了弥补微课视频个案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以首届微课比赛获奖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评价研究法设计分析维度表,对获奖视频进行量表分析。基于发现不足、改善问题的理念,本文从教学设计、言语表达、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几方面提出建议和改善办法,为完善微课视频为主的创新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交流,推动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改进,以及基于微课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课对美术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要做好美术微课运用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微小特点,构建完整的微课程,抓好运用节点;做好微课资源建设,重点做好微课规划,微平台建设,微模板设计等;构建基于微课的美术教学评价,突出微课设计、制作技术与运用效能评价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微课大赛的参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课资源建设的"量"与"质"、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技术与内容呈现形式、微课的传播途径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详尽地梳理、探析我国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研究提出优化微课建设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目前,微课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方法已逐渐成熟,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高职特点下的微课如何设计,提出了微课与结果相统一、微课与表达相统一、微课与评价相统一,微课应当有完整的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微课、微"课"、微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微课构成要素,对微课设计文献进行了综述,针对微课"不微",甚至是传统教学的新包装等问题,提出了微课"粘性"概念和improve微课"粘性"设计的SUCCESs原则:简单(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体(Concrete)、可信(Credible)、情感(Emotion)、故事(Stories)。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7,(6):80-86
微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然而目前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情感因素还有待加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格发展。在产品设计理念"情感化设计"和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五维度"策略,即从横向三层面(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和纵向五要素(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来设计情感化的微课,并将此策略应用到"视觉文化"课程中进行实践论证阐释,以期为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分析地理微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首先从当前地理微课设计存在的误区入手,在微课素养、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评价以及设计反思方面的误区进行介绍,而后提出关于微课设计培训、开展座谈会、发挥师资力量、建立全国性微课资源库的策略,从而提升地理微课设计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课设计与教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微课的设计与教学表达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微课设计的四个环节,并据此细化微课开发的流程和步骤,从而设计出选题合理、表现形式丰富、教学逻辑清晰、教学定位准确、教学表达规范的微课资源。同时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了微课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践,创新出以微课作为基础性的支撑资源,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与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一书是刘万辉在总结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理创作的,该书主要针对微课基本理念、微课开发的流程与技术、微课资源的整合等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由此提出开发一节好的微课,就需要更进一步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国内首次明确"微课"概念以来,国内关于微课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在微课的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但微课的表现形式、应用领域和目标等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基于此,文章认为讨论微课评价的时机已经出现。文章从微课概念的两个特性出发,探讨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评价对微课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的借鉴,不涉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探讨微课评价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寄希望于更多、更权威的学者对微课评价进行讨论,促进微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5,(3):63-68
有关微课的评价目前还未形成定论,该文从微课的内涵入手,综述了目前不同的评价框架,尝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借助Nielsen的计算机系统可接受性模型来制定微课评价体系,从教学有用性和微课可用性两个维度出发,指定了八项二级指标,分别为选题设计、内容选择、活动设计、易于学习、使用高效、易于记忆、低错误率和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Blending Learning概念和微课的概念、特征,提出了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新概念.依据Blending Learning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阐述了微课教学设计组成和原则,微课网络平台设计的基本形式、构成要素及活动特征.根据Blending Learning中师生角色、教学过程和视频录制等进行了微课分类,着重分析了讲授类和演示类微课的设计,以及微课视频录制技术应用,并且运用多媒体学习理论阐明了微课件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微课(micro-lecture)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学、学习方式改革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的微课发展现状,对微课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每种微课的制作方式。通过对现有微课的分析,提出了微课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观微课的内涵、特点与网络环境,发现微课的教学实践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理念。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展现微课设计的理论与制作流程,分析微课视频的五种制作方法及其特点,并在《青少年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基础上,论述讲授型微课的设计思路和微课视频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8):132-133
在新课程的倡导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微课"以一种辅助教学形式,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实践和研究。为了更好地评价微课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制作和运用微课,对讲授型微课、解题型微课、实验型微课、探究型微课和活动型微课,根据其不同特点,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微课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中小学教师进行微课设计要基于微课特点,系统考虑学习目标、学习者、学习策略和学习评价,掌握制作微课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一波波的“微课热潮”。归纳起来,人们对微课的质疑主要有六点:一是认为微课热是“短时炒作”,二是认为微课是“新瓶”装“旧酒”,三是认为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四是认为微课没有技术含量,五是认为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六是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创作模式和制作工具。人们之所以提出这些质疑,归根到底源于人们对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核心本质、优势短板、教育价值、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创作方法等相关问题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在未来,微课研究者需要共同联手破解的难题包括微课的设计原则与策略、评价标准、支持与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从微课走向微课程、一体化微课程开发平台研制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引领微课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微课的各种定义,分析了微课认识的误区,指出微课的本质是"课",并从"课"的角度提出,微课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由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四部分构成。此外,由于微课小而散,应通过语义技术描述微课间的整体知识逻辑,实现散而有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介绍了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设计思路,包括微课设计、教学信息描述、微课聚合和开发模式等,试图为研究者和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HTML5(以下简称“H5”)的游戏型微课是通过引入游戏、游戏元素、游戏理念和游戏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基于H5平台开发的一类个性化微课,具有微视频学习与游戏化学习的双重优势,增强了学习体验(交互性、沉浸性、代入感、娱乐性、竞争性、挑战性),提升了学习效果。文章阐述了游戏化学习与游戏型微课的概念,基于H5平台游戏型微课设计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方法及对策,以期为设计开发游戏型微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碎片化学习资源,近来愈发受到重视.但微课由于缺少互动只能用于"微学"而不能"微习"的特征,决定了微课只能是一种辅助学习资源.为准确把握微课的功能定位,系统分析了微课的内涵,厘清了微课与微视频、微课程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微课的四个内涵特征和两种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发布方式和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提高微课应用效益,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