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能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并带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旅游业“智慧”程度不高、旅游建设中各部门缺乏沟通配合等阜新市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要实现阜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从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对智慧旅游服务的监管及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湖州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拥有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的美誉。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战略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剖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综合化、品牌化、国际化、智慧化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文化符号的关系,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保育的角度,研究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首先阐述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意义,然后转向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随后提出乡村文旅资源的保育方案。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资源集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于一体,在怀旧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旅游不仅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对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对象、目的和灵魂。同时,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也能促进民俗文化进一步得到保护与传承。本文以处于浙闽赣三省边界的江山市为典型,将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深刻揭示民俗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之互联互动的共生关系,为各地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大背景,分析了阜新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畅与缺乏资源整合机制、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供给与游客需求不对称等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包括构建统筹发展的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主体多元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文旅发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该文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本文将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茶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加快其发展步伐,为茶文化旅游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深受各年龄层欢迎,也日渐对消费习惯、消费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聚焦社交媒体的互联网在线传播。媒体作为互联网线上交流的形式,传递美丽乡村新故事,讲述适合大众的乡村康养旅游故事,营造新时代人们喜欢的故事氛围,让更多城市居民感受“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并陶醉其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带动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及康养一条龙式旅游的发展,让城市居民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憩与放松,体会到旅游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能够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利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应采取农游结合、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等对策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佚名 《职业圈》2014,(25):126-126
2014年8月15日,重庆首届智慧旅游高峰论坛暨中国智慧旅游产业服务联盟成立大会在重庆两江云顶酒店隆重召开。重庆市旅游局局长、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该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角度出发,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全面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架构,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一位农村指导员的视角,提出了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的旅游资源特点是:集"红"、 "绿"、 "银"、 "古"于一体,由此提出了"四色"旅游振兴乡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世界》2023,(11):124-125
为适应文化传播新形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更好推介湖南旅游资源,服务湖南旅游发展,展示湖南旅游资源特色,2023年9月19日,湖南省旅游协会旅游摄影分会成立大会在湖南宁乡紫龙湾温泉度假酒店召开。全国旅游摄影协会联合会主席万建明、湖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伏姣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明斯克总体规划中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的特点,提出了对城市旅游潜力进行评估的标准,并对旅游区、旅游综合体和旅游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游客流量的预测等进行了阐述。研究了旅游区域的交通保障,旅游区、旅游综合体和旅游线路个性化形象的形成,以及在旅游区域建立安全、舒适和生态友好型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并对郊区旅游潜力的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本文主要分析茶文化发展的背景、价值、意义,以及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推进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煌 《职业圈》2008,(32):8-9
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可参与性旅游规划是一种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并符合旅游规划趋势的规划方式,文章就建设可参与性旅游规划的必要性和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施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职业圈》2007,(24):44-45
泉州历史辉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旅游的特点和泉州发展文化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泉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可参与性旅游规划是一种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并符合旅游规划趋势的规划方式,文章就建设可参与性旅游规划的必要性和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施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正华 《职业圈》2007,(23):24-25
旅游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文章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各种关系,提出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旅游文化视阈中的旅游纪念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广彬 《文化学刊》2010,(1):120-123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应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文化,对于旅游来说也是如此。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动而引起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设计与开发是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纪念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只有经过旅游者购买以后,其文化价值才会得以全部体现。旅游者购买与购买后的享用过程,则是旅游纪念品与旅游者在文化上形成交流与共鸣,旅游文化意义才会得以完整实现。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的阐释,必须考虑技术、市场与效益问题。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解读的过程也是旅游文化形成的过程。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纪念品作为有形实物的无形广告作用,更大程度地通过旅游纪念品扩散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