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洋务运动,目的在于"自强"和"求富",前后30年,事关近代中国命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改革开放30年,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今人如何评价,被太平天国革命"逼"出来的洋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光给中国社会留下了重要的经济成果,还给中国社会留下了可贵的文化成果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学堂的开办,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一统天下;由官方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为国家培养了有用之才;一大批西书的翻译出版,使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所有这些,又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清朝政府吏治腐败,政局不稳,加上列强的大炮和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昔日的东方巨龙被别人踩在脚下,历史上的繁荣和强大盛况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一批关心中国命运的有识之士,责无旁贷地思考、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有的主张洋务运动,有的主张维新变法,更有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报效国家的鸿图大志,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以“文化救国”、“文化唤醒民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是以菩萨信仰为核心的大乘佛教,佛菩萨的原始形象随传入中国而逐步本土化,尤其是观音信仰与大众的渐融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至高神祗。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被译出后就备受信众尊崇与盛行,在中国被称为"诸经之王",经文中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与救渡众生的大愿是大乘佛教中"六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大乘菩萨六度思想中,"布施"思想位列其首,《普门品》主要体现了以观世音为核心的大乘菩萨"布施"的思想,观音慈悲布施救渡的思想,正是大乘佛教"救度"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觉醒",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本文对此过程进行全面梳理。鸦片战争时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有限。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文化走向开放的程度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开始重视西方的政治制度,此时社会科学类"西书"出版增多、西方思想观念大量传入、人们日常生活开始涌现"西式"风尚和习俗,中国文化走向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新青年》创刊、外国名哲应邀来华讲学、报刊开辟多元化译介等方式,西方思想被大量传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6.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从那以后,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坚持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的五四思想渐渐地深入青年人的心。7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和平建设时期,五四思想仍然像闪光的金子,它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当代中国青年的一个个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7.
近代出版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西学著译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也映照着时代的变迁.引进西学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即"开眼看世界"的舆地文化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翻译西书以及"强于学非强于人"的思想启蒙著述.本文主要揭示这些富有全新思想内容的著译对近代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忠 《文化交流》2011,(10):1-2
今年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又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面对新兴木刻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中国美院美术馆的"重负与重览·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之路"展览9月7日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也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继"鲁迅的面容——中  相似文献   

9.
正嘉兴南湖,一碧千顷,浩浩荡荡。作为景点,南湖曾以烟雨楼最负盛名,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数次来嘉兴,留下了"年来更梦谁边好,烟雨楼西看石帆"的诗句。然而今天的人们,说起嘉兴,最先想到的却是南湖红船。因为有一群年轻人,在1921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这条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游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红船。百年烽烟早已散尽,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说明和传播中国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是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途径。中国走向世界经过了长期的"中国学"过程,即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力量自觉自新自强的过程,也是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它不仅是一次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且是我国有史以来宪政建设的第一次尝试.遗憾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以失败告终.文章认为,立宪运动的失败主要归咎于三点:传统法律文化和观念的束缚;立宪的经济基础的缺失;立宪本身目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实力问鼎世界500强企业的公司开始了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新思维:另-方面,"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业也不甘于被边缘化的命运.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始了一场类似于新"洋务运动"的反思.从"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曾国藩的治军思想来看,企业文化的"落地"正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本源.  相似文献   

13.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0,(2):98-10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民族曾经战胜汉族,拥有广阔地域、半壁江山甚至全国政权,但最后均以与汉族交融汇合结局。这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纵然作为统治者的草原民族坚守"胡汉分治",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文明,却不得不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而由"习"到"化",最后不得不"倒"在了先进文化的门前,一方面作贡献于先进文化的总体;一方面则自身消融于先进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主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翻译工作"。没有翻译就没有现代中国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此之前,中国的翻译工作主要是让世界的先进思想走进来,这些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唯物史观、实践论、辩证法三个维度上开启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境界。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合改革开放前后两部分历史,并整合党史、国史、世界史,开启唯物史观的新境界。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横坐标上以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纵坐标上坚持信仰的创新性发展与新实践的良性互动,开启实践论的新境界。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构建人类初心的最大公约数,在人类共同价值中定位人类文明与文化、共性与个性的最佳平衡点,开启辩证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隐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解读中国文化的关键。从历史上看,隐逸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明代的隐逸思想最能体现这种变化。从明初以不合作姿态出现的以道自高,到洪武以后"太平逸民"式的抱道以隐,到吴中地区追求精神圆融的"市隐"思想的流行,再到弘、正之际形成的以讲求治生之道和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隐逸思想,晚明在王学影响下提出了"道隐"思想,而在现实中,"通隐"成为人们追求的隐逸方式。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洪秀全等人为起义需要建立了拜上帝会,借助拜上帝会宣传反清思想,并改造基督教,将其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其本土化。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天国逐渐构架起了思想指导体系,指导农民起义革命,但其思想的局限性也直接导致了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1898年1月28日,四十岁的康有为六次上书大清光绪皇帝,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氏在上书中说:“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不到半年的时间,光绪皇帝便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表示变法决心。这就是史称“百日维新”的第一天,在此后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但在洋务派、顽固派的推诿敷衍或置之不理的抵制中,这些变法诏令大都变成了一纸空文。“百日维新”悲壮地失败了,“维新”人物流亡的流亡,砍头的砍头,免于追究的也受到了监视。但是,这一失败的变革却启动了二十世纪的求新求变史,也启动了为这求新求变而付出的流血史。 此前,十九世纪中期的一些近代思想先驱者们也曾提出过具有“维新”意味的思想。比如魏源在1842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曾提出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也提出过“以中国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看法。这就是逐渐形成的著名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潮流,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丰富多彩,其中许多可以成为我们建立新世纪文学理念的资源,这些就不必一一详述了.我今天只想讲一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最根本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对崇高和不朽的追求,将文学视为崇高的不朽的事业.古人对"文"的解释,对"文字"的解释,对文学的解释,都体现了这一点.<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为经,<离骚>在汉代也曾被称为经,<文心雕龙>前三篇为"原道"、"徵圣"、"宗经",都表现了古人对文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20.
沈岩 《文化学刊》2012,(6):103-107
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东莱,夏商周时期东莱先后经历了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南黄庄文化三个历史阶段,以及莱国统治时期,至公元前576年被并入齐国版图后,最终成为中原一统的一部分。夏商周时期的东莱文化是由居于本地的莱夷、嵎夷两个夷人部族共同创造的,既包括岳石文化等物质文化的演变,也包括本区域经济、技术、艺术、精神生活、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由于半岛三面环海且与内陆相对隔阻的地理环境,东莱文化体现出独具的原始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海洋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西来中原内陆文化的影响,本土因素逐渐淡薄,最终融入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