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 年6月中旬,欧美同学会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办了“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研讨会期间举办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览”成为一大亮点,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为了广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精神,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为了弘扬留学人员留学救国、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使更多的海外学人从历史文献资料和事件记载中受到教育,旅法中国同学会决定向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捐赠成套办公设备。2004年7月9日上午,捐赠仪式在纪念馆隆重举行。欧美同学…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伴随"五四"运动的开展达到其高潮,衰落于1925年左右.在这期间大批青年远涉重洋,赴法留学.保定地区是这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中心之一,不但发起时间早赴法人数多,而且开办了整场运动中最早的两个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场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保定兴起的原因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这也是此次留学运动的一大特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所以会造就如此多的革命者,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勤工俭学一事本身,而是围绕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革命导向的社会思潮背景、特殊的留学生构成、劳工救国的留学目的、明确的勤工俭学组织宗旨与职能、工读与抗争交织的留学生活动等五个方面,它们共同促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革命者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1917年前后形成规模,“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1925年结束。为了推动这一运动的开展,便留法俭学生达到留法后边做工边学习的要求,他们在国内相继设立了二十余所专供赴法青年学习法语和劳动技能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班)。在河北境内先后设立的有高阳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保定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保定农专留法预备班和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些预备学校(班)学习后赴法留学的学生,后来许多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于1912年。它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留学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等若干阶段的发展,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形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热潮。“勤工俭学”,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之意,即用自己做工所得的收入,作为入校学习的费用。当时留法的学生,包括官费、俭学和勤工俭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保定作为该运动的发祥地、留学预备培训基地及发展核心地,对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勤工俭学光照千秋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大规模的向西方学习活动中,留法勤…  相似文献   

8.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留学形式,留学高潮短暂,学习内容以普通知识为主,留学生体验和接受了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创举。  相似文献   

9.
高远 《留学生》2010,(5):41-4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迄今已近百年,此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无数栋梁人才。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和森等,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1,(7):12-13
民国初年,留日热潮渐退,中国留学运动转向到欧洲尤其是法国,而中国共产党内的第二代留学生亦以留法勤工俭学为主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留学五四时期,一大批热血青年,为了爱国救亡,纷纷远涉重洋,留学国外,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密切关注并积极支持这一留学热潮;同时,又以同时代人少有的冷静,审视留学运动,并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支持、鼓励爱国青年“向外发展”并带头发起“留法运动”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毛泽东放眼世界,十分注意学习、研究国外的革命理论和经验,以为中国革命的借鉴。在新民学会中,为了便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主持修改了新民学会会章,增设了“留学部”。他还亲自到北京,与华法教育会交涉,争取增加湖南留…  相似文献   

1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运动。由于在地域上、文化程度上以及年龄上存在着诸多差异,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总体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比较混杂。但是,经过勤工俭学的实践和斗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抛弃了教育救国的幻想,逐渐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1918年秋,由蔡元培、李石曾等创立的北京华法教育会在长辛店开设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青年学生半工半读,攻读法文的同时也经受劳动锻炼。后来,这批毕业后赴法留学的青年学生中的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座二层小楼见证了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的光辉不朽的足迹。  相似文献   

14.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曲中思想解放的先声。这一运动的发轫,可以追溯到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等“拟振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而发起留法俭学会,但直到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才如狂飙突起,蔚为时尚,吸引着一代中国青年的精英。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国内就先后有20批1,600多莘莘学子远涉重洋,赴法求学。据周恩来在法  相似文献   

15.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爱国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道路的产物。在此期间,专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各团体在国内组织创办了大量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本文简单介绍这些预备学校的发展情况并剖析了这些预备学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邓辉 《现代教育科学》2000,(3):43-46,30
勤工俭学是从20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的。建国50年来,勤工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工读结合”的勤工俭学形式,发展到以教育部门和学校集体为主体,以兴办以专业工人为主要生产经营者,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期间,作为海外大学试验之一的里昂中法大学的创立成为当时极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回顾里昂中法大学创设的时代背景及其创建设想和办学宗旨,并在分析留法勤工俭学生争夺里昂中法大学缘起的基础上认为,里昂中法大学并非为勤工俭学生而设,之所以发生勤工俭学生“进军里大”根本上乃肇源于当时他们陷入无工无学的极端困境,实为一种激进式自救。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期间,作为海外大学试验之一的里昂中法大学的创立成为当时极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本文回顾了里昂中法大学创设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其创建设想及办学宗旨等重要创办事宜,并在分析留法勤工俭学生争夺里昂中法大学缘起的基础上认为,里昂中法大学并非为勤工俭学生而设,之所以发生勤工俭学生“进军里大”根本上乃肇源干当时他们陷入无工无学的极端因境,实为一种激进式自救。  相似文献   

19.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勤工俭学生出于高度的责任感,有目的地在华工中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取得了相当成绩。中共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更加注重在华工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团结他们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华工们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并自觉投入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20.
明媚 《留学生》2010,(3):62-63
时光总会带来一些东西,但远不如它带走的更多。为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物不被遗忘,于是就有了“纪念馆”。去年冬末的一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重温了那段给中国带来重大变革、轰轰烈烈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