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唯识论》的哲学本位埋设两大主题:法相与法果。在法相谱系中,以触为核心的一系列心所所表现的心理现象沾溉了与审美体验相类似的思维胚胎,具备可能萌发审美体验论的逻辑生长点。另外,法果的本质是一种绝对的美。审视法果就是审美,审视法果之美中涵摄两条根本线索:直观人的美和领略佛的美。  相似文献   

2.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美的本质,本体意义上来论美,即把美看作是和谐、整一、合乎比例的古典的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康德所谈的“绝对理念的美”或“纯粹形式的美”即“纯粹美”,而这种“纯粹美”毕竞在美的理式范围中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经,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美的本质,本体意义上来论美,即把美看作是和谐、整一、合乎比例的古典的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康德所谈的“绝对理念的美”或“纯粹形式的美”即“纯粹美”“’,而这种“纯粹美”毕竟在美的理式范围中是不多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同一的,可同构的、可相容的,审美融纳异化,有异化美的存在。此观点侧重美的非本质意义,或者从美的外在形美来…  相似文献   

4.
审视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素质,我们不难发现基础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写实、重技巧的误区。加强“抽象美”教学,是克服美术教学缺陷,弥补学科教学失衡的有效手段。“抽象美”教学在启发学生认识造型形式规律,引导学生体验审美情感,训练学生熟悉视觉要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审美体验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品质较高的意识活动。教育理应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物理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有着密切联系,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审美。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经历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的熏陶,能  相似文献   

6.
对于事物审美特征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该事物的审美功能和价值。本文从美学和体育美学的角度审视网球运动的审美情趣,指出网球运动是诸多“美”的有机结合,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相应改变观念.从宏观上探讨课堂教学,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本文尝试从“六美”去审视课堂教学.六美分别是细节之美、感动之美、体验之美、殷实之美、语言之美、激情之美.  相似文献   

8.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9.
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美的形式和内容,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在体验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能力、情趣和表现能力得到可能的提升。美不仅是呈现出的表象,更包括在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美的产生过程就是在审美中体验、在创造中体验的过程。一句话,美始终在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英语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我认为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视角有同有异。就其审美视角的相同点而言,二人都是从适性视角来描写田园生活以抒发乐享田园生活之关。就其审美视角的不同点而言,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后主要是从“人生归宿”视角来审视田园关,而陶渊明的一生几乎都是从“逃禄”视角来审视田园美;二是孟浩然多是以游观者的姿态从游观的角度审视田园景观之美,而陶渊明则往往是从“图存”视角去审视田园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3.
庄书中的“美”这个能指符号具有多义性,不能与美学意义上所说的“美”完全对应。庄书中最能与关学意义上的“美”产生对应的概念,其实是“真”这个能指符号。庄子所言之真,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是存在论意义的真,即本性的敞开与澄明。庄子的美论乃是以真为价值指向。庄子的审美体验,也就是人回归本真性情的生存体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审美体验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不仅要求审美主体充分感受音乐的音响形态,正确体验其中的丰富内涵,还要能够真正体会这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中所产生的美的品味,并由此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审美喜悦,即通常所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审美欣赏与审美角度关系密切。同一审美对象因审美角度不同而显得仗态万千。自然美和建筑、雕塑等艺术,可以提供多种空间审美角度。一般的艺术,也有思想、情感、情节、情景、色采、音响、旋律、节奏、线条、语言、风格、结构、形象、意境等多维透视角度。艺术家审察和表现艺术形象的角度,也是艺术审美的角度之一。选择和确定最佳的审美视角,才能充分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美的审视点是使审美注意停留、稳定在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事物的美是多层次的,对某一对象审美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审视点。寻找美的审视点有助于捕捉审美对象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哲学的推动下,教学论正在进行看深刻的检讨和转向。一是超越知识论的束缚,进入艺术和审美的轨道;二是教学审美观和艺术现自身的反思,教学的审美取向开始立指人的意义世界,以及内在的心灵体验和精神过程。这两种转向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促使教学论放弃传统的审美立场和艺术尺度,通向一个新的审美和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审美教育中的审美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纲 《教育科学》2004,20(2):32-33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有机构成,是滋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教育品位,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基本手段。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实现美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审美体验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依靠几门艺术课程,而应该融入到整体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体验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许巧梅 《考试》2009,(3):32-32
学习语文,并不是单纯地面对课本上出现的大量文字,要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美章,感受文字中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