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吉村斑岩铜矿是河北省重要的铜矿产地。矿床受深断裂及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制约,矿床与侏罗纪闪长玢岩关系密切。本文通分析其地质特征,进而提出了木吉村斑岩铜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吴辉 《科技风》2013,(11):119
斑岩型的铜矿在我国普遍存在,大部分的矿床都为斑岩型铜矿,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对矿产开采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针对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勘察也越来越频繁,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地质学家也在积极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普朗地区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例,通过对斑岩型铜矿的最新了解进行如下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斑岩型矿床为世界提供75%的铜、50%的钼和20%的金而闻名于世且备受关注,成为矿床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中亚成矿域发育许多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如Oyu Tolgoi (>3600万吨铜,1432吨金)、Kal’makyr (>2400万吨铜,>2250吨金)、Aktogai(1250万吨铜)、Erdenet(1100万吨铜)等,何种因素控制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是矿床学家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岩浆的氧化状态是决定斑岩铜矿形成的关键,且岩浆的氧逸度达到fO2>NNO +1即可形成斑岩铜矿床,那么,岩浆氧逸度达到多高能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这一问题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2):F0002-F0002,I0001
西藏多龙地区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地段之一,为推动这一地区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运用物探、化探、遥感等勘探技术方法,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实施完成了西藏班公湖一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项目,使多龙矿集区内的多不杂超大型斑岩铜矿、波龙特大型斑岩铜矿和拿若大型斑岩铜矿露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宁蒗地区树扎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与二叠系灰岩发生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喜山期的气水热液沿同期再次活动的北北西-南北向断裂上升,沿途萃取二叠系玄武岩中的铜元素,富铜热液沿裂隙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上侵的富铜热液在一定构造空隙中充填,为该区原生铜矿另一主要来源.以上原生铜矿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次生富集作用,为该区铜矿的另一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 Ar/^39 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癍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 Ar/^39 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一、项目简介 在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已发现驱龙、甲马、南木、厅宫、冲江、白容、拉抗俄等大、中型斑岩铜矿床和劣布等矽卡岩型铜矿床,显示了很好的找矿前景。斑岩和铜矿的时代为12~21Ma,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之下。主要含矿岩石为斑状二长花岗岩,而且矿区主矿体有五个,分别产于三个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实际上矿区内岩浆岩活动为多期侵位的岩石构成一个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8.
2005年正式启动的“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调查”项目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项目组在此前勘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在西藏境内确立了继藏东三江斑岩铜矿成矿带、藏东南(冈底斯)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之后的第三条铜多金属成矿带,即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藏北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证实了多龙矿集区的存在,除已发现的多不杂、波龙、拿若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外,还有多不杂西、地堡那木岗、色那、色那东、铁格龙南、尕尔勤、赛角等极具找矿潜力的矿(化)体,初步估算了多不杂西、铁格龙南、色那、尕尔勤等的资源量,在70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发现众多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本文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0)
本文从江西省城门山铜矿床区域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特征、成矿阶段特征、蚀变与矿化特征等角度研究矿床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以及矿床成因。通过对城门山铜矿床主要成矿作用的分析,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与该矿床有关,对成矿也最有利。此外本文在初步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铜的找矿标志,明确了今后找铜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地质矿产资源丰富的一个地区,尤其是产出了大量的斑岩铜矿。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新疆斑岩型铜矿的产量,来服务于我国的发展建设,我们应当积极对新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出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建平县小黄杖子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主要地质因素对成矿有利,与铜矿关系密切的中~基~超基性脉状岩体发育。区内2条长达近1000m的含铜闪岩矿化带,呈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展布。含铜闪岩矿化带分布与HT1和HT2两处1/万铜土壤异常分布范围高度重合。区内具备找寻赋存于超基性脉状岩体中的铜矿体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乌兰乌珠尔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东昆仑北部断裂造山带北西段,属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是青海省内矽卡岩矿床-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乌兰乌珠尔铜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寻找类似的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一个实例.本文对乌兰乌珠尔铜矿床矿化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等的分析研究,对在区域上寻找类似的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斑岩型铜钼矿是我国重要的铜钼矿床类型。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边缘隆起带,且恰位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在赤峰段向北突出的弧形的顶部。赋矿主岩为花岗斑岩、正常斑岩、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矿体是否富集与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富矿体是经过二次富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矿石结构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结构、胶结角砾状结构、团块状构造。本文通过现有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分析了围岩蚀变特征,探讨了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发山  王怀坤 《科技风》2015,(5):117-118
利用双频激电法对蒙古国蒙格特铜矿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查评价,圈定出多个高幅频率、低电阻率异常区,并经过偶极装置测深测量,判定出异常产状,经工程验证异常是由铜金属矿体引起,矿体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矿床规模为中型矿床。该矿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频激电法可快速圈定铜金属矿化异常体,并为后期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依据,是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同仁县岗察岩体南接触带德合隆洼金铜矿及外围普查是由青海有色局承担的地方地勘项目,德合隆洼铜金矿是在三叠系地层中发现的新类型的铜金矿。在应用了地、物、化探综合找矿后,新发现矽卡岩型铁吾铜金矿点和德合隆洼北部铜矿点及构造蚀变岩型德合隆洼铜金矿点。  相似文献   

18.
在黔东沿河县沙子一带,大面积沉积砂岩型铜矿,其成矿地质特征与黔西一带玄武岩铜矿有一定区别,前者多产于潮坪相的紫红色砂岩、粘土岩沉积旋回中、受层位控制明显,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后者主要产于玄武岩之间,铜矿严格受断裂构造及层位控制.该文通过对沙子场沉积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沉积型砂岩铜矿研究资料,并揭示了研究区找铜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构造背景、蚀变分带模型、典型矿化特征等探讨分析,建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极大的提高了对这一矿床类型的认识程度,很好的指导了找矿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该矿床是以铜锌为主共(伴)生铅、金、银的多金属矿。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初步认为中一基性辉绿岩、闪长岩、斜长癍岩与铜、锌、铅关系密切。中-酸性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金银成矿有密切关系。破碎蚀变带、激电异常、Cu、Pb、Zn、Ag、Mo、Au综合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