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认为,气候异常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严重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和农牧业生产往往会产生不利影响。2011年12月~2012年2月,二连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雪量偏少。特别是2012年1月,东亚冬季风持续偏强,使得极地冷空气源源不断的南下,导致气温持续偏低,对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监测资料表明:土壤所含水分不能满足牧草返青所需,而且异常偏低的气温造成严重的热量条件不足,导致天然牧草返青期将推迟。  相似文献   

2.
2018年春季初镶黄旗地区积雪已融化,全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较为有利,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末出现不同程的旱情。夏季初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且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全旗大部地区出现旱情,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长势偏差。夏季7月~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天然牧草长势较好。秋季初镶黄旗地球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天然牧草长势较好。全年,镶黄旗地区夏末降水明显增多,前期旱情得以缓解,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产量总体偏高,但大部分地区优质牧草比例有减少趋势,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积累较差。  相似文献   

3.
暖冬是个气候概念,大庆市指的是冬季各个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平均状况而言,不是某一个月某一个10天;若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历年明显偏高2℃以上,就叫“暖冬”。1,大庆市冬季气候变暖趋势近些年,入冬以来,大庆市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同时频繁南下活动的几股冷空气强度都不大强,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持续明显的暖冬。分析评估表明,近50年来大庆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6℃/10年,冬季呈显著变暖趋势,自1988年以来,出现6个大范围的暖冬,线性拟合增长率为1.26℃/10年,目前暖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偏暖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环流资料,分析了汛期天气气候、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伊朗高压等要素的特征,得出2006年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多后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有旱灾,林芝地区还出现了罕见的森林火灾。7—8月部分地区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超过了历史同期极值。  相似文献   

5.
黄磊 《百科知识》2014,(7):41-45
正进入2014年,北半球的东西两边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北美入冬以来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特别是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更为明显。2014年元旦之后,强暴风雪袭击了全美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60厘米,多个地区刷新最低气温历史记录。与此同时,欧亚北部地区整体大幅偏暖,在强风暴雪肆虐美国大部分地区的2014年1月2日,俄罗斯莫斯科的平均气温为2℃,而通常莫斯科1  相似文献   

6.
1999年浙江省凉夏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9年夏季浙江省天气气候特点的分析表明,当年夏季平均气温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破历史同期最低值,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明显偏少,是凉夏年份;全省梅汛期长,降水偏多,尤其是浙并杭嘉湖地区降水异常多,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全省季日照时数明显偏少,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对夏季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2004年4~5月气温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61~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全省气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2004年4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日数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人们感觉不到“冷”。而5月偏冷的原因其一是雨(雪)天气过程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不断进入青海:其二是大部分台站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明显偏多、晴天日数少、日照不足;其三是雨(雪)天气过程后.高山和高海拔地区形成了短时积雪,普遍出现了霜冻:其四是近几年5月的气温由偏高阶段转入偏低阶段。2004年5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比2003年同期偏低,但从40多年来温度的变化看.除个别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异常外,今年5月的气温波动仍属正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鲁木齐地区10个水文气象站50多年(1961~2012年)气象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主要气候要素的若干特征及趋势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冬季增温显著;乌鲁木齐年平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夏季降水量增加显著;乌鲁木齐地区增湿趋势最强的南部中山带和高山带,以冬季(1月)气候倾向率最大对全年相对湿度增加贡献最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大,21世纪初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幅达最大。创新点在于,建立无资料地区气候要素预测模式,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高遵循多项式分布。为水资源影响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当地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为乌鲁木齐地区中山带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80~90年代典型的四次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半年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同期值比较发现,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季为冷冬,气温较常年气候值偏低;0厘米地温出现异常偏低;气压存在偏高、偏低两种类型;厄尔尼诺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蒸发量和日照呈减少趋势,没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2011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日照、500hPa环流特征的分析,表明:汛期西藏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初夏(5~7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盛夏(8~9月)降水明显偏少。汛期降水总量基本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数东部偏多,中西部偏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遭大范围寒潮天气,多地最低气温突破历史记录,部分地区遭受雪灾或冻害.很多人感叹:这个冬天真冷!为何会格外寒冷?全球气候还在变暖吗? 大气环流调整等导致降雪和低温 中国气象局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入冬以来,截至2012年12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是-4.1℃,比常年同期偏低1.2℃,为近7年来最低;东北、华北冷湿特征明显,这两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都为近27年同期最低,同时,平均降水量又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70.9%和110.9%.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乃东地区1980~2011年近31年的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大风日数,日照时数以及1960~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旬平均气温,应用了气候学及统计学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乃东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乃东51年年平均气温8.8℃,最热的月份出现在6月,平均为16.1℃,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为-0.17℃;乃东地区年平均气温51年变化总趋势是上升的;年平均温度存在12年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地区冬季较长,无夏季,冬季长度有减小的趋势,春秋连季达6月。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90.4%,7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的48%。生长季(≥0℃)长达6~7个月。乃东的年总降水量为389mm,乃东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其中7月最多,达114.9mm;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和12月,分别为0.5mm和0.1mm;春季(3~5月)的降水量为45.4mm,占全年的11.6%,夏季(6~8月)的降水量为274mm,占全年的70.4%,秋季(9~11月)的降水量为68.4mm,占全年的17.6%,冬季(12~2月)的降水量为1.7mm,仅占全年的0.4%;年总降水量存在13年的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多年平均年总日照时数为2934.8小时,阳光充足。乃东多年平均风速为2.3m/s。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乃东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2.2%,各月之间相对湿度变化较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为当地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城是我国的苹果产地,对2005年来说,由于苹果在花芽分化期的不良气候条件影响.果树成花率偏低,对苹果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2005年红富士苹果的生育期,先是1-8月中旬前期,运城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连旱。土壤水分严重偏少,果树根系活动能力减缓,果实细胞发育受阻,同时6、7、8月份都出现了持续高达57℃以上的高温天气,使苹果果实部分发生了日灼现象,果实表面出现了坏死的斑块或斑点。进入9月份后,运城地区降水相对开始偏多,特别是9月24日到10月5日期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平均总雨量达124.9mm。由于果实前期干旱生长受阻,而后期雨水较多,果肉细胞膨胀速度远大于果皮,这就造成了苹果裂果,且有坏死斑块或斑点的果实裂口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对于2005年运城苹果来说,产量偏低,同时果品由于裂口而转差,尽管2005年果价较高,但次果较多,果农并没有获得较大收益。  相似文献   

14.
毛燕军 《科技通报》2001,17(1):28-34,40
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成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6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之时,副高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999年汛期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高一直处于偏东偏弱状态,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偏差对浙江省汛期天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1993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副高的偏弱和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慧林  傅平顺  杜军 《西藏科技》2009,(6):55-58,80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镶白旗2021年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5.9℃,较常年同期值偏高1.1℃,极端最低气温-17.1℃,出现在3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26.5℃,出现在5月22日;累计降水量34.3 mm,比常年同期值偏少58%;日照总时数为687.2 h,比常年同期值偏少155.3 h;大风日数为23 d,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 d,春季共出现沙尘天气(包括沙尘暴、扬沙、浮尘)9次,较常年同期值偏多3次。  相似文献   

17.
利用Micaps和Ncep以及历史天气资料对发生在1987年11月24~26日和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3日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乌拉尔脊的长时间维持,造成我区的持续低温;中低空冷平流的强弱,影响了寒潮过程中大风的发生;克拉玛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会对本地的降水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Q感觉今年的冬天特别长,请问3月份会暖和起来吗?有没有什么好的保暖方法?(初二学生)A2007年的3月江苏省各气象站的平均气温为8.8带这样的口罩肯定暖和(赣榆)~12.1(高淳)℃,较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8~3.3℃。2008年3月份受年初雪灾天气影响,温度不会太高。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原气候概况及未来气候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主要属高山气候,干湿季分明,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全区大部地区降水量集中在5~9月,夏季降水占全年90%以上,东西部降水相对独立,南北气候也有较大差别,降水量从西藏的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特点为西北部偏低,东部相对偏高,夏凉冬冷,冬季气温呈自东向西递减分布形式。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属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40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西藏地区除阿里地区和聂拉木夏季降水呈逐渐减少趋势外,全区大部分地区为增多趋势明显,气温明显高升,各地气压也有显著上升,特别是夏季,气压上升更加明显。预计西藏地区降水量将波动上升,气温持续攀升,含氧量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夏天变得越来越炎热了。与这种持续异常高温酷暑天气相联系,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化程度日趋严重,并出现了黄河断流现象。尤其是1997年1月初,黄河源头第一次出现断流现象,黄河中下游全年断流225天,断流长度达700公里,长江以北地区夏秋出现严重干旱。频繁的干旱使得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短缺,供需矛盾日趋严重,这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