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蒋诗堂 《新闻天地》2006,(4):I0004-I0005
湖南科技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9名,编审1名,副教授13名,有博士5人,硕士33人,已形成以正副教授和博士为核心的学术梯队。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语文教育,文秘,新闻与广告等五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162人。  相似文献   

2.
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05,24(5):89-90
曾祥芹,1936年生,湖南洞口县人。195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原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文章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文章学、阅读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著述、主编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学能力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文章学教程》、《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阅读学新论》、《历代读书诗》、《现代读书经》、《快读指导举隅》、《阅读改变人生》等26本专著。  相似文献   

3.
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现代学科体系中 ,学科史是学科独立不可缺少的史学支撑点。每一个学科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 ,都必然把自身的源流演变研究 ,作为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 ,是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课题 ,它的任务在于根据现代档案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 ,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档案文献编纂进行系统考察,弄清事实 ,总结分析 ,从而丰富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知识和理论 ,推进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以后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和“礼之初,始诸饮食”道出了饮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饮食太过于寻常,致使中国历史上对饮食只偏重于实录,未从科学的角度来总结,更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鉴于此,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饮食学”的概念,指出中国古代有一门饮食学科[1].时隔多年,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先生和张振楣先生的新著《食学概论》倡导构建“食学”学科,与“饮食学”相互呼应,为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曹喜琛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开创者。他的一生为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学术思想更是档案学界的宝贵财富。本文从他深度发掘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完善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反恩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经验教训、推广档案文献编纂学专业知识、划分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阶段五个方面总结曹喜琛在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的贡献,谨以缅怀曹老先生。  相似文献   

6.
赵志洋 《今传媒》2016,(9):138-139
《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检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不但实践性较强,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历史、传播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对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难度。随着广电教育格局的改变,大量的实践课引入教学计划,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也由新闻采写人向综合素质人才转变。在这当中《纪录片创作》课程的综合性对学生的培养不无裨益,同时也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戊戌改革前的教育现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备受世人推崇.家有塾,党有痒,州有序,国有学,加上与之相适应的科举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繁荣与发展."清代初中期教育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标,京师设国学及八旗宗室官学,各省设府、州、县学.各学学生平时在省学政和教授、学政、教谕等教官的督导下,学习《四书》、《孝经》、《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圣谕广训》等".  相似文献   

8.
张积玉 《今传媒》2003,(1):54-56
创刊40多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觉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注重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在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古代文学、文艺学、师范教育、语言文字学、哲学等学科及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朝廷多数设有采风官,他们摇着木舌的铜铃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征集民歌民谣,同时听取民声民意,回来后经过去粗取精,加工整理,把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适合公开的便在官员之间传诵。不适合公开的便呈上朝廷,供天子和大臣们研究讨论,作为行政决策的依据。春秋时期此风最盛。采风官们搜集了大量的民歌民谣,到了孔子手里,经过反复提炼、删改,最后剩下了305篇,又依据这些民歌民谣的来源和反映的题材对象的不同,将它们分别编入了《风》、《雅》、《颂》三个类别当中,结集刊印。于是中国学史上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相似文献   

10.
陈艺炜 《新闻爱好者》2008,(10):F0002-F0002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1975年建系,是学院建系历史最长、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系科之一。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和语文教育4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系“陕西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中文系有优良的教学传统,曾培养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优秀毕业生冷梦(81届毕业生)和红柯(84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闻教育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设有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世界新闻、新闻业务、国际报道、英语新闻写作七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这三所大学新闻系设有新闻学等有关专业。北京广播学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结构涉及本学科领域的所有二级学科。在本科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外政治制度5个专业;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4个专业。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分类学、文献编纂学、文献辨伪学等方面分析了《史通》的文献学价值,认为应将《史通》视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献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邹浩 《传媒》2023,(6):42-44
《中华遗产》以“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为办刊宗旨,多年来逐步形成“最中国文化”“文明梳理”“古代社会生活史”三大内容体系。本文通过《中华遗产》内容专辑的描述,考证其跨界运营的思路,阐释《中华遗产》以“中国古典美学”立身,并展现古代中国人的“雅致审美”和“精致生活”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6.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神话学》一书,是中国神话研究史上的一部力著。作者潜明兹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神话研究,著作甚丰。继《神话学的历程》《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之后的这部专著,其特点是朴实无华,尽量多地向读者提供神话研究信息。 《中国神话学》,顾名思义,可以有两种内涵:或架构个人的神话学思想体系,或综合他人的众家神话研究集言──本书属于后者,汇集中国学者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全书以“多维视角的神话学”、“少数民族的神话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妇女教育最早的形式叫“妇学”,语出《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各帅其属以时御叙于王所。”九嫔与九御都是王宫女官名。德、言、容、工是妇学的重要内容,在东汉班昭的《女诫·妇行第四》中有具体的规范,而且班昭将妇学的教化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她总结了先秦以来儒家经典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伦理思想,使“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思想成为妇学的整体教化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女教圣人班昭及后继者的阐发,贯穿在整个中国古代父系社会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制度、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学记》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经典,其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美学一科来自西方,尽管美学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有很丰富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本无美学,要梳理出一种中国美学经典资料汇编来殊为不易。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两部出版史是中国书籍出版社的重点选题,是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又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重点科研课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编纂工作,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座谈会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8省市的17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对编纂《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意义、指导思想、框架、组织机构和措施以及对《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学科定位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应从出版角度来审视出版史。古代出版事业是很复杂的现象,要立足于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出版史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应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古代出版事业的源流、演变和发展脉络,探讨古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