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共注释获得了16948个完整基因,7285个基因片断。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断,家蚕约有两万个基因,其中约6000个基因为新发现。家蚕全基因组有4亿5千万个碱基对,约为人类全基因组的七分之一,略大于水稻基因组,但科研人员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cDNA文库构建到测序和组装“框架图”的所有工…  相似文献   

2.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人类23条染色体上的30亿个碱基对含有约10万个基因,记录了人类生殖细胞的全部生物学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狭义目标是,从结构上搞清楚30亿个碱基对的 DNA 序列,并且识别出包含在其中的基因,包括搞清其结构及其在人类染色体上的定位。而要真正搞清所有基因的功能,可能是整个21世纪生物科学家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10月11日,首个黄种人基因图——“炎黄一号”在深圳揭开神秘面纱。这是全球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第一个个人基因序列图。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的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专家表示,这项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1999年,中国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这项工作占整个基因组的1%,也让中国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这难得的1%,让中国向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建设迈进了里程碑式的一步。结术10年争论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于  相似文献   

5.
科技简讯     
“牛基因组工程即将启动预算为5000万美元的“牛基因组工程,已原则上获得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批准,这一计划将使美国基因组测序名册上再添新丁。据该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新闻公报称,牛基因组测序工作将主要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医学院及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研究人员承担,预计三年完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已同意为这项计划提供2500万美元资金,而得克萨斯州州长也表示,该州愿出资1000万美元。“牛基因组工程有望今年9月正式启动。牛的基因组据估计由大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北京与上海等地科学家联手,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测序任务,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悉,人…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它的总和就是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0亿碱基对组成,分布在人体细胞核的46条染色体中。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就是测定蕴涵着生命根本奥秘的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2000年6月26日,包括我国在内的参与该项计划的科学家,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不可否认,人类基因组中蕴涵着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它的破译必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然而,随着它的破译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信息。尽管在已经开始的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到千分之一,但在已经发现的基因中,确实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首次公布综合东方网 2 0 0 1年 2月 12、13及 14日消息 ,继去年 6月 2 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后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美、英、日、法、德科学家于2 0 0 1年 2月 12日共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测定与分析揭示 :人类基因组约由 32亿个碱基对组成 ,包含约 3万到 4万个基因。基因数量只是酵母菌的 4倍、果蝇的 2倍 ,比线虫只多一万多个基因 ,远少于原先的多于 10万个基因的估计。从公布的结果看 ,这第一个被精确测定的脊椎动物基因组图谱给出了以下几方面引人注目的新成果 :第一 ,…  相似文献   

9.
知识卡片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 1990年正式启动 ,这一价值 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 ,为 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 ,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 ,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 ,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这样虽然很慢 ,但非常精确。自 1999年 9月开始 ,我国也加入这一研究计划 ,…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8,(4):79-80
综合2007年10月12日《广州日报》消息及百度百科网词条内容,2007年10月11日,首个黄种人基因图——“炎黄一号”在深圳揭开神秘面纱。这是全球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第一个个人基因组序列图。该项目完成于2007年10月11日,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  相似文献   

11.
基因 基因是 DN 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反映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 ,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基因组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 ,大约有 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的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 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此计划于19 90年正式启动 ,现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2.
1碱基对改变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间隙区)中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除了基因外,DNA分子中还有许多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存在于基因与基因之间.这些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可以将之称为"基因间隙区".因此,这些"基因间隙区"的碱基对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一般不会改变.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基因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或身份鉴定.所以科学家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已圆满完成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独立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为人类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测序图的完成,使我国对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贡献率达到10%,标志着我国对世界生命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精确测序的粳稻第四号染色体,拼接后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覆盖了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只剩下7个小的空洞,测序碱基序列的精确度为99.99%,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研究人员称,这张…  相似文献   

14.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基因芯片,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控制基因的开关,从而解读已经基本破译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目前科学家已经基本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接下去是弄清基因存在于DNA的哪些位置。在这之后,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将是寻找基因开关。基因开关又称基因激活器,可以控制基因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目前已知的基因激活器约有600种,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基因开关控制着哪些基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基因等都还不清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解读30亿个碱基对的工作,直接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理念,这是生物学家首次以整体方式研究人类的基因,因而令生物医学研究方法从此改观,并随之发展出来新一代生物技术。科学家得以脱离过去大海捞针式的研究方式,改用更直接的方式系统分析所有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6,31(5):69-70
据2005年12月9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波士顿12月7日电称,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今天宣布,他们破译了狗的DNA,并已经开始利用狗与人类的DNA比较分析来诠释人类疾病。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母拳师狗“塔沙”的基因。2003年科学家已经绘制了一只公狮子狗的75%的基因组图谱,但这次的图谱更为完全。他们的研究工作还确定了犬类DNA的路标,这将有助于找到使狗易患某些疾病的基因,并促进人类和犬类共患病病因的研究。人类对狗的一系列选育影响了狗的基因组,因此找到含有疾病基因的DNA区域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事件     
人类“生命之书杀青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完成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的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破译难度也最大。先前,科学家不止一次宣布该计划完工,但推出的均不是全本,而是人类基因组草图。这一次,科学家杀青的“生命之书更为精确,覆盖了人类基因组的99.99%。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合作组织宣布,一张精度几近完美的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已成功绘就。这项耗资32亿美元,历时14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医学工程,成功地找出组成人类DNA代码的超过30亿个碱基对在DNA链上的准确位置和排列顺序,进而使科学家能够弄清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只要能够正确解读出绘  相似文献   

19.
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 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此举成为新世纪之初国际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按计划,此次人类基 因组图谱公布后,各国科学家还将完成极少量剩余的碱基对测序工作,以最终绘成人类基因 组完整图谱,并进一步分析每一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把这些结果应用到疾病的诊断、治疗 等方面。 继去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公布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又有了新的发 现。一些研究人员曾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美国塞莱拉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 万到3.9114万个之间。如果最后确定基因数在这个范围内,如3万个左右,那么人类只比果 蝇多出约1.3万个基因。美国塞莱拉公司测出的序列准确地覆盖了基因组的95%,并已确定了 所有基因的2/3,平均测序精度为99.96%。科学家们吃惊地发现,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存在“ 荒漠”。所谓“荒漠”就是包含极少或根本不包含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大约1/4的区域是长 长的、没有基因片段。他们还发现,有35.3%的基因组包含重复的序列,这表明原来被认为 的“垃圾DNA”应深入研究。6国科学家宣布,地球上人与人间9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 来自不同人种的人比来自同一人种的人在基因上更为相似。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强伯勤认为,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分析结果的公布,说明生 命科学已经发展到了更深入的阶段,它将推动基因组测序工作、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基因技术 的应用,从而推动整个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将对科技发展、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 在人类基因组图谱解析过程中,各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测序和 分析方法。美国塞莱拉公司采用的核心分析方法被称为“霰弹法”,人类基因组计划则采用 了“克隆法”。各国科学家从三女两男五位志愿者体内提取样品,这些志愿者包括一名非洲 裔美国人、一名亚裔、一名拉美裔、两名白人。“霰弹法”是一个高度计算机化的方法,它 是把基因组随机分成已知的片断,然后用数学算法将这些片断组装成毗邻的大段,并确定他 们在基因组上的正确位置。 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先复制更大段的人类基因序列,然后将它们绘制到基因组的适当区域。  相似文献   

20.
这一成果对植物学、农业科学等领域意义重大,还将帮助科学家破译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由美英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将在12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正式宣布,他们已经绘出了包含约1.3亿个碱基对、2.5万个基因的拟南芥基因的完整图谱,这是人类首次全部破译出一种植物的基因序列。 拟南芥植物基因组的构成比较简单,仅包含5条染色体。其中第2号和第4号染色体已经在199 9年绘制完毕。此次公布的是第1号、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的测序结果以及对整个基因组的进一步分析。 这一成果除对植物学具有重大意义外,对农业科学、进化生物学和分子药物学等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完成对拟南芥基因测序将使科学家能够研究控制基本植物功能的基因,对于改进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非常重要。基因序列中的信息将帮助科学家通过繁育或转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质量,这些改进包括延长农作物的保质期、降低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或使其更加可口等。 这一成果还将帮助科学家破译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拟南芥植株小,染色体数量仅是玉米基因组的二十分之一。 (《经济日报》2000年12月1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