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他曾先后二十余次来到上海,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如1913年他就是在上海举起了H次革命的旗帜;1923年他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192年底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出发,经上海北上,为谋求全国的统一,最后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在上海市档案馆馆合档案里,收藏着有关孙中山先生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值此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这部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2.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与苏俄的联盟无疑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盟对孙中山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理念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亦是苏俄"世界革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深入历史情境,拨开云雾,这一联盟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政治运作.无论是苏俄的"向东看"抑或孙中山的"恋苏",皆是在具体历史发展中历经观望、试探、妥协而走出的"妙招".一句话,联盟是孙中山与苏俄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1921年12月,马林应国民党之邀请,在翻译张太雷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上海,先后在武汉、长沙、广州、桂林等地进行了对中国革命的实地考察。在桂林他拜访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三条建议:1、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工农大众;2、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的基地;3、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旧三民主义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革命陷入了低谷.而其时的苏俄列宁所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却取得了革命胜利,面对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孙中山特别重视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将两国革命各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取得革命胜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蒋介石就开始关注苏俄革命,他在研究苏俄革命经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苏俄的信任.认为苏俄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福音来临",是"人类的救星"[1]31.1921年3月5日,蒋介石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说:"回忆吾党失败之历史,无一次不失败于注重外交者,则外交之不足恃,盖可知矣.近观俄国外交之近状,尤足借证.  相似文献   

6.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回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7.
1921年12月,马林应国民党之邀请,在翻译张太雷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上海,先后在武汉、长沙、广州、桂林等地进行了对中国革命的实地考察。在桂林他拜访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的好感和狂热,20世纪上半叶集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十月革命以后,对苏俄革命民粹主义式的想往;第二次是30年代,对苏俄计划经济强烈的兴趣。在这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模式的讨论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期站在中国革命时代前列的伟大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中,非常注重档案的搜集、整理、保护、考证、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档案思想。孙中山十分清楚档案对于革命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它来进行革命宣传,以便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他领导的革命事业。孙中山一生注重档案工作,为后人留下了真实丰富的档案资料,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研究孙中山的档案思想,对于我们当今重视、开发和利用档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仍具有资鉴作用。一、只有“品学兼优,才能通达者”才能…  相似文献   

10.
朱强 《北京档案》2016,(11):41-45
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锐意探索的过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伦敦的一段被捕蒙难的遭遇使得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曲折而传奇.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蒙难经历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采取联俄政策,寻求苏俄帮助,其动机是多方面的。由于孙中山与苏俄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军事合作等方面存在着原则性分歧,所以使得孙中山联俄的动机呈现出内在的背反性。孙中山既想求助于苏俄的军事帮助,  相似文献   

12.
《历史档案》2011,(3):3-13,19
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档案史料,本刊1985年第1期、1986年第2期、1996年第4期曾相继刊发。现续从馆藏军机处电报档、上谕档、录副奏折和端方档中,遴选未曾刊出过的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查禁孙中山革命活动部分档案,反映了孙中山在国内外的革命活动情况,包括领导革命团体、演讲宣传、武装起义、筹集活动经费、购置武器弹药等内容,可...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多活动在中国的南方,只有三次来北京。就是这少有的三次来京,其足迹却在北京的园林中多有停留。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在历史上曾是俄国人集聚的城市,也是苏俄共产主义者最先登陆中国的地方。布尔什维克在华办报的发源和生存之地皆在哈尔滨,它们对传播革命思想和介绍苏俄建设成就曾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苏俄做宣传的报纸在旧中国受到极大限制,但它们仍能顽强地坚持出版。更为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出版的报纸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活动提供了关于无产阶级办报经验与传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11,(10):4-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和弘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纪念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党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刺杀和起义,直捣清廷,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北京,留下宝贵的革命遗产。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6.
环绕在苍松翠柏间的巍巍中山陵,我们必须仰视,才能真切地领略到她雄伟宏阔的气势,壮美险峻的胜景。而当我们面对首批登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中山陵档案,这一卷卷纸页泛黄,透着历史沧桑的档案文献,同样应该仰视它。它们从另一个侧面,为世人勾勒了孙中山先生在六朝古都南京竖起民主革命旗帜,以坚韧的革命精神,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倡导民主政治,不屈不挠,艰难拼搏的人生轨迹。通过这些档案文献,更传达出了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对他的爱戴和敬仰。盛夏之际,本刊与《上海档案》编辑部的同志一起,再谒中山陵,并走访了“中…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为了宣传革命和筹集推翻清王朝的资金、武器,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多年。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利益,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孙中山先生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进行侦探和破坏。这里选自馆藏军机处、外务部、赵尔巽等全宗的档案,反映了海内外各地官员,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密报孙中山先生的行踪和活动情况。现编选公布,供研究孙中山先生革命业迹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以前,瞿秋白作为第一个奔赴苏俄采访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新闻记者,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取来了十月革命之火,系统介绍了苏俄实况,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件大好事。 1920年9月间,瞿秋白利用北京《晨报》招聘特派记者的机会,决定去苏俄考察学习。他于10月16日坐火车离开北京,12月18日进入苏俄头一站——赤塔,次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在苏俄考察了两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盟会,指1 905年秋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由多个革命团体联合组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统一机关,孙中山任总理,拥有对内对外各权.然而,辛亥前数年,在革命起义大兴之际,同盟会本部未能始终发挥领导作用,原各团体依然各自为战,同盟会内部斗争不已,孙中山就多次遭攻击,在此情形下,加上孙中山急切发动起义以及革命重心的转移,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亦开始有所疏忽,双方关系若即若离.这一微妙关系,很值得探讨,不仅对辛亥前的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而且对中国革命会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上海市档案馆藏有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图片、手札、信函、档案文书等,时间跨度较大,载体丰富。本期特遴选有关档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