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并做到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赵静 《辅导员》2014,(14):146-147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这是孩子上课之前的独立的自学。是学习常见的环节之一。预习,应该是学生养成的必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之前,做好了预习,上课就有了良好的心理、知识的双重准备,对新课有兴趣,课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去听讲,对于课堂的重难点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孩子培养终生的、可持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们的小学阶段,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要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有个特点那就是成绩忽好忽坏,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造成的。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习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各种习惯是否养成,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良好学  相似文献   

6.
董欣 《辽宁教育》2011,(9):35-35
一、结合实际,细化落实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既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通常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又能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率,更有深度呢?第一阶段: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预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指导学生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书是教不完的,……更不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提高数学预习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真预习。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力求预习有道,让学生有备而学。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是一个日浸月润、潜移默化的学科。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先预习。预习不是读课文查生字这么简单,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学生可以这样预习。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显示,良好的学前教育将更能激发孩子日后的学习潜能。所以准备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们,不如提早让孩子做好入学的一系列准备,为未来的学业和人生多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网站的专栏作者史奈尔·舒纳在硅谷一项七年的研究显示,那些在上幼稚园时就打好学习基础和会自我约束的孩子到三年级时通过阅读测试的比率是没有打好基础孩子的三倍。  相似文献   

11.
父母接触孩子最早,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父母启蒙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家庭启蒙教育得法,为孩子打好基础,孩子入学后学习就会顺利;家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更从容的听课,因为有一部分老师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做到了“心里有数”,听起课来当然轻松。此外,预习会让同学们获得某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同学。但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到底应该怎样预习,认为预习只是简单地看看下节课的内容,所以成绩没有很明显地提高,而且还觉得预不预习无所谓。今天,我们来谈谈学习初中课文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算是真正的预习。首先,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书上哪…  相似文献   

13.
自主预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读书思考;二是动笔批写。由于各学段特点不同,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有所侧重。一、低段预习,重视预习习惯的养成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其阅读能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预习与复习的习惯。有的教师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可以说明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抓得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预习教学,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难点所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值得英语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课前引导,有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但可以预先了解学习的难点,更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最新方法,更没有形成主动预习的习惯,针对此,教师应该予以科学的指导。本文以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学预习方法的科学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预习环节是学习过程的起始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的预习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科学的预习应该把以前单一的口头预习变成多种形式的预习,从而增加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我读书有个习惯,读前要先翻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书的框架,然后基本判定这本书值不值得我读。尽管久闻饶雪莉老师大名,但拿到这本刚出版的《孩子上小学,妈妈该懂的事》后,我依然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不想读没感觉的书。该书目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入学前准备:焦虑的妈妈打好前战;二、幼小衔接期:好老师,妈妈"造";三、习惯养成期:和老师打好配合战;四、小学转折期:孩子的问题都是成长的问题;五、升学关键年:能为孩子做  相似文献   

20.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看待预习,对预习要有准确的定位,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在探索中提高预习的价值,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