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手段"是公认的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馆展示陈列可观赏性的有效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元素。但随着人们对文物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和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数字文物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又通过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发现只看文物和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渴望,互动的陈列,比单向的说教式的传统陈列更受他们欢迎,这种辅助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博物馆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时间、空间、场地等的制约,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馆藏文物,而且可以通过Internet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文章从数字化典藏、互联网、平台展示以及网络安全和版权等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倩倩 《中国博物馆》2023,(6):39-44+127
试从知识生产与信息转译的角度,探讨遗址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研究的维度与可能,提出将数字媒介视为遗址博物馆展览信息阐释媒介,纳入展览内容设计与文本编撰范畴。同时,提出应重视数字人文的解释力与整合力。数字展示媒介的本质问题并非形式问题,而是内容层面的问题。难点在于如何结合遗产核心价值、文物文化内涵与观众认知特点进行技术与内容的匹配与研发。包括发掘方在内的研究者、博物馆策展方与数字技术团队的协同参与,对构建遗址博物馆数字化阐释体系有关键作用。未来评估遗址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应结合互动、沉浸、虚拟仿真等技术形式,来判断其信息供给的内核与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4.
文物类展览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类别。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讨论日渐丰富,但以科技自然类展览和儿童博物馆为多,文物类展览一般以设置儿童活动区的形式作为对儿童教育的补充。然而,与文物类展览分离的儿童活动区或许为文物类展览忽略儿童观众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借口。据观察,部分博物馆的文物类展览仍将受众定位在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等成人层面,未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有必要为文物类展览提高儿童教育意识,设计教育活动等提出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开展博物馆出版活动,发展博物馆教育,让博物馆主动“走进”人群,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作。文章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分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出版活动的特征和数字时代的出版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博物馆出版活动提出了4项建议:强化数字出版意识,推动藏品的数字化传播;打造世界级出版物,实现博物馆转型和升级;引入数字人文技术,提高藏品利用率;经营特色出版物,建立会员制,培养观众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马晓羚 《今传媒》2022,30(2):20-23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数字化时代的推动下,博物馆正向着网络化、教育化、智慧化的发展进程迈进。同时,博物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衍生出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思维。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博物馆的标杆,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了“数字故宫”小程序平台,是我国文物数字化的成功典范。本文以“数字故宫”为案例,分析其成功运营的途径,以期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积极融入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目前正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博物馆文旅“降维”,运用视觉美学深耕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新技术助推数字文物和交互式展馆建设。但是目前博物馆还存在文物叙事场景单一、文创产品创意不足、数字建设进程差异明显等发展瓶颈。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元宇宙及相关技术打造新技术赋能的博物馆特色IP、构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叙事场景、探索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文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建于1986年。建馆以来,以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促进自治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开展以民族文物为主的文物搜集、收藏、保护及展出宣传工作,成绩斐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一些民族文化特  相似文献   

9.
面临数字技术时代变革,博物馆需要调整定位、创新发展。文物数字化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研究、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有利于保障并促进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要求。山西博物院近几年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应用与有益探索,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的经验值得分享。  相似文献   

10.
加强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如何建构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资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建立有效的元数据标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现阶段的文物元数据标准或仅针对文物的核心共性,或以某单一材质文物类别为主,难以满足革命文物的多元质地与深刻内涵。在这一背景下,以山东省珍贵革命文物数据为基础,基于艺术品描述目录(CDWA)、《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等既有博物馆藏品登录规范与文物元数据标准,建构以革命文物为主体的元数据标准,可以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性历史观和类型学的主流展陈模式易造成考古和民俗展品去关联性、去脉络性的静默状态。借鉴民族考古学思路和方法,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中,可从当下社会和当地文化出发,采用考古文物和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同语境组合展示的方式,架构古今展品之间、展览和观众之间的关联,从而激活文物生命力,引发观众参与、思考和探讨;同时,为过去收藏今天,有针对性地对本地代表性族群文化开展田野调查和文化遗产征集。  相似文献   

12.
汪曦曦 《青年记者》2012,(32):87-88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将馆藏文物资料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展示给观众的博物馆,也称为"网上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以藏品信息库为核心,为文物收藏、专业研究、保管管理、修复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馆际交流等构筑的一个高效组织、管理、检索和建设大规模文博典藏资源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文物数据库,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最核心部分,大大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保管水平和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赫 《兰台世界》2016,(11):26-28
档案类文物与普通档案相比更加脆弱,复制与修复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作为故宫博物院院级科研课题(课题号KT-200810),本文以故宫各类档案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为例,论述了数字复制技术的特点,以及使用数字复制与人工临摹相结合复制和保护档案文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文物托管是对社会文物资源的积极整合,有利于文物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对博物馆文物管理体制的革新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文物托管的概念及范围等并无立法界定,与之密切相关的文物登记亦未有效开展。在研究外国有关博物馆文物托管立法的基础上,正视我国博物馆现有文物托管立法缺陷,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藏品与博物馆之间文物托管的条件、范围以及托管途径等,发挥文物普查的优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文物托管契约制度,为文物托管合法化提供立法支持,防范博物馆文物托管中的法律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杭州刀剪剑博物馆群的固定陈列为例,论述了信息定位型展览的特点,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与缺点。信息定位型展览以信息为核心,器物融于信息之中。它颠覆了传统博物馆对文物的理解,瓦解了重点文物的概念,而以重点信息取而代之。信息定位型展览的优势在于,规避了博物馆建设热潮中文物资源不足与场馆众多的矛盾;打破了博物馆与展示馆的界限,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八博物馆展示中。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信息定位型展览不完全适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而且,因为对信息系统的强调,所以限制了观众对展品的多种理解与想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情档学科认为博物馆是文化信息数字资源整合的主体之一。博物馆中以其展品为代表的文化信息资源对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的绘制,识别出我国图情档学科下以博物馆为主题词的科研文献成果概况、科研机构分布及研究热点词与其研究发展趋势。经分析得知,该学科下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8年)主要是博物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博物馆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博物馆古籍保护管理工作以及古籍文献等主题。第二阶段(2009-2019年)主要探讨三馆馆际合作的资源整合路径、数字资源整合理论模式与合作机制等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深入探讨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我国图情档学科应以博物馆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资源为视角,开展涵盖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全种类、全范围的全文化信息数字资源整合。最后,本文围绕数字资源整合这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探讨如何从图情档学科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涵盖博物馆,构建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为主体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建立为公众文化精神需求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各大文化与科研机构展开文物数字化和数字馆藏建设的研究。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实体表现,然而目前国内青铜器研究大多集中在学术文献与博物馆中,存在文物资源信息分散、数据质量不佳、数据关联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青铜器概念与术语进行分析,构建青铜器本体模型,将本体模型映射到图数据库中,利用Neo4j数据库构建青铜器知识图谱并探讨相关应用,实现对青铜器知识的关联与挖掘,从而促进知识共享与发现,为青铜器数字馆藏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中国钱币博物馆为代表的钱币金融类博物馆迅速发展壮大,但由于钱币类文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多的特点,对钱币类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尚未形成完善的理念。中国钱币博物馆在馆藏钱币类文物科学分析、数据库建设、库房建设、学术研究、举办展览、开发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在钱币类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也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发现,以中国钱币博物馆为代表的钱币金融类博物馆需要加强与文博系统博物馆的合作,共同推动钱币类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博物馆是文物藏品保存和保护的主要场所,而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的效果如何,文物藏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对博物馆进行等级划分中,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藏品的品质是主要的划分标准,博物馆文物藏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性质,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