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王燕 《青年记者》2012,(32):40-41
参与式新闻,也叫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和个人通信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奥运会中,场内场外的参与式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实践中,成为奥运赛场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参与式新闻以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和公众参与的民意张力,对我国运动员、普通民众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参与者、组织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丰富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参与式新闻的形成基础1.受众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形态决定并不断重塑新闻呈现的样态。媒介融合、网络,以及多媒体终端在人们生活中的协同使用,促成了"参与式新闻"需求下的新闻呈现样态变化。本文从"参与式新闻"的核心理念及其所带来新闻样态的变化入手,结合发达国家新闻业的相应变革,分析了新闻的未来走势;进而对"参与式新闻"环境下的新型人才资质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变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寺争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寺争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及网络媒介的发展,参与式政治新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新闻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参与式政治新闻的动因、内涵及影响分析,探讨了参与式政治内容对政府执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审美在文学修辞的向度内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扩张,使新闻文本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修辞上,还表现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修辞以及情感修辞上,文学修辞使新闻文本在审美上荻取了充满生机的生存詈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瓦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别君华 《青年记者》2016,(23):43-44
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消极受众,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消费更加强调其主动性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广泛互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界定这种主动参与形成的文化为参与式文化,以UGC(用户原创内容)为代表的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今网络媒介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方面.近几年兴起的弹幕视频作为参与式文化和开放性文本,邀请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分享过程中,强调了互动对话和意义的阐释流动.本文选择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弹幕视频网bilibili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的参与式生产路径进行考察,以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文化创造的深层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web2.0的时代,是一个参与式新闻兴起的时代。通过对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的研究报告WeMedia的研读,试对参与式新闻、公民新闻、公民记者、博客、维客及传统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议程设置”理论加以分析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参与式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新闻的理论主张和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秀军 《青年记者》2008,13(17):27-28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Web2.0时代下信息过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新闻文本的生产将出现一种部件化的趋势,即新闻的文本将呈现出非线性的块状化,文本的内容将由原本属于受众的群体创造,再经由专业的媒体组织整理加工而成。因为新闻文本的部件化,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践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罗仁忠 《东南传播》2011,(8):170-171
新闻写作的过程,是文本符号进行编码的一个过程。一个新闻文本结构的生成,就是采取一定方式将材料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有机地组织起来,“再现”出新闻事件。论文以案例方法研究、分析了消息结构生成的过程,进而表明结构文本的关键,在于从价值的大小入手,厘清新闻事实的逻辑层次,一定的新闻文本内容,要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去反映.  相似文献   

14.
韩鸿 《新闻大学》2006,(4):39-43
本文关注在国内刚出现的电视剧参与式收视模式,认为其在电视剧营销终端的文本创新上拓展了新路.传统电视剧文本构成单一,单向传播,效果受限.以即时海评为特征的参与式观看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在电视剧终端播放环节的内容生产上无所作为的现状,增加了文本厚度,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快感维度,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和电视产品消费特征,对当下电视剧营销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亿本  蒋晓丽 《新闻界》2013,(18):30-34
本文分析前文本、同时文本与文本,以及文本构成要素之间的互文性,解读菲律宾三家主要英文媒体对2012年菲美军演报道的新闻真实,认为新闻文本的互文性有助于构建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6.
主旨是新闻文本的灵魂,它始于社会生活,伴随文本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本受众的解意。新闻文本的主旨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生活和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编辑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高水平的编辑能力,这样才能够编辑出更受欢迎、质量更高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会因此提高。本文首先对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探讨了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郭楠  祝小宁 《新闻世界》2012,(10):12-13
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在新闻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受众角色、内容选择、传播效果上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现着自身的特点和不足。本文通过对二者传播活动过程中的这五个关键要素进行对比,在对二者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孙靖雅 《新闻传播》2023,(4):102-104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新闻中观众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内涵,主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如何加强电视新闻的观众意识,这三个层次主要是新闻制作、新闻传播以及新闻编排。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内涵以及在电视新闻中渗透观众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参与式新闻出现的原因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其在我国地面频道民生新闻节目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做好参与式新闻所需要具备的要素,并指出目前参与式新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