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童 《教育》2007,(9S):28-28
拾荒卖钱不是为了补贴家用,7年时问用捡破烂所得的钱资助贫困学生也不是为了“逞能”,一位75岁的退休教师,凭借“回报社会”的信念用拾荒换来的钱先后帮助过9名贫困生,迄今为止资助金额近5500元。近日,《教育》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这位乐于奉献的退休教师,他就是居住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建国里社区的退休教师——刘义老人。  相似文献   

2.
面对众多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退休老教师、离退休干部的力量,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湖北安陆市王义贞镇的部分退休老同志在学校的号召下合办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家”里有28个“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构成、亲属、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3.
王若懿 《教育》2007,(9S):27-27
在南京市的俞家巷社区里,有一位84岁高龄的“社区教师”,她的名字叫潘淑庄。从1979年退休至今,整整28年,潘淑庄都在社区里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可以说,潘淑庄晚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  相似文献   

4.
惊起却回头     
<正>国庆假期的时候,一个好朋友来苏州看望我。我顺便问她今年教几年级,她答:“一年级。”“我也喜欢教一年级……”我正在抒情中,她继续说:“我打算向学校申请接下来几年都一、二年级循环教学,这样教三轮。”“为什么?”我有些不解。她看着我,笑笑说:“这样三轮就是六年。六年后,我们就该退休了啊!”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班同学,我们会在同一天退休。然而,我居然从未意识到我将在六年后就要退休了!  相似文献   

5.
武宏伟 《师道》2008,(6):48-49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所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的经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却具有了不同的能力呢?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的神圣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他们所干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的经历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到头来有的成了“教书将”,有的却成了“教书匠”呢?  相似文献   

6.
退休整整十年了。十年里,我忙碌并快乐着——忙,缘于圆梦;乐,缘于梦圆。退休后,没工夫感受失落、彷徨与寂寞,因为我要“急起直追”,寻找失落了半个多世纪的童年梦想。从退休第一天起,我便“只争朝夕”地投入学习,将夕阳余辉当作灿烂的朝霞去描绘,同时参加了几家老年大学的学习。有句名言说,“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我更认为,“兴趣是不竭的动力”。在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每日忙忙碌碌,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7.
姜橙子 《求学》2023,(5):25-27
<正>大四成功保研本校后,我迎来了大学四年里最轻松的一段时光,没有学业的压力,之前在学生组织里任职,大四也进入“退休”阶段。无所事事一段时间后,我主动去找学长学姐们咨询了一下这段闲暇时光应该如何度过,他们一致推荐我去找一份对研究生科研学习有益的实习。  相似文献   

8.
74岁的老校长曾昭绍每天依然忙个不停。他说:“退休不离岗,余热献给党。”退休后的日子里,他每年至少阅读50余万字的资料,写出30余万字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刚退休的那些日子真的很乏味,我既不会堆砌“方城”,又不爱逛街炒股,每天呆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电视,成了名副其实的“闲人”。后来,在好友的动员下,我报名上了江苏江阴市老年大学,当初的动机很简单——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10.
路远情更长     
王纯仁 《老年教育》2006,(10):30-30
退休后,我来青海老年大学学习,在这里,幸运地结识了《老年教育》。“卷首语”阐述“老而弥坚”的深刻哲理,“朝花夕拾”讲述昨天那难忘的故事,“银色论坛”抒发老年人的人生感悟……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各地学员们的作品,他们用朴素的字记录着发生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读之如临其境、如沐春风,更拨动了我笔耕不辍的心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中观察人们的活动。幼儿发现在花园里,有一些爷爷奶奶,他们有的下棋,有的晒太阳,有的在照看弟弟妹妹。“什么人在小区里活动?他们在干什么?爷爷奶奶为什么在家?他们的心情怎样?”带着问题幼儿采访了他们,谈论中幼儿知道了爷爷奶奶退休在家有时很孤单,孩子们提议:“去我们幼儿园里玩吧,幼儿园里可快乐了!”有几位爷爷奶奶愉快地答应了,并说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下棋。“你们什么时候来呀?”“明天好吗?”“太好了。”回到幼儿园后,老师让孩子们讨论:“爷爷奶奶来幼儿园,我们做点什么让他们高兴?”有…  相似文献   

12.
梁晶晶 《教育》2007,(9S):33-33
钱玉珍,是天津市塘沽区盐场小学退休教师,家住天津市塘沽区杭州道文安里社区。退休后的钱玉珍老师热心公益事业,特别是对与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相关的事情情有独钟。她腾出自己的一套住房,开办“家庭学堂”,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相似文献   

13.
夕阳更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退休后,我才慢慢体味出这句话的含意,于是便为夕阳西下的无奈而感伤。退休后的日子除了操持家务,就是看看电视。我最爱“俏夕阳”节目里那些老大姐们表演的皮影舞,被她们的灵巧、爽朗、幽默所折服,更羡慕她们健康的精气神。心想像她们那样该多好!  相似文献   

14.
荣誉退休教师发展是美国高校促进退休教师继续服务院校的实践探索。20世纪80年代,荣誉退休教师内涵的变化体现了由荣誉头衔向继续服务的演变。荣誉退休教师发展是美国高校教师队伍优化需要、成人发展理论奠基、荣誉退休运动与协会推动以及荣誉退休教师个人意愿驱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荣誉退休教师的新内涵,美国高校形成较为系统的荣誉教师发展模式。在荣誉退休教师准入上,确立“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级、贡献程度”的基本标准,形成“自动授予”与“审批—授予”两种授予方式,实现了荣誉退休教师的优选。在荣誉退休教师权利上,《荣誉退休教师宣言》设定了基本框架,院校进一步对此加以解读、丰富与扩充,加强了荣誉退休教师与院校的联系。在荣誉退休教师组织上,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提供多元化项目与活动,打造系统化与规模化的支持,使荣誉退休教师成为高校不断更新的人才储备库。  相似文献   

15.
不要让老教师留下遗憾江苏无锡市教研中心吴建琛“未到退休盼退休,真到退休怕退休”,这就是即将退休教师的心理状态。为使即将退休的教师能愉快地离开工作岗位,不给他们留下半点“创伤”和“遗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地、细致地做好即将退休...  相似文献   

16.
笔耕益寿     
孙来满 《老年教育》2006,(12):55-55
退休后,我喜欢写点“豆腐块”。老伴说:“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不要费力劳神损身体了!”我却笑答:“人怕不动,脑怕不用,笔耕益寿,何损之有?”因为我把写作视为退休后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7.
我退休10年来,坚持自我保健,不仅愉悦了心境,也增进了身心健康。我的自我保健,概括起来就是“五勤”、“三坚持”。  相似文献   

18.
官员退休是古今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本文将散见于我国古代官箴书中关于退休的论述归纳为“官员年老体衰,应及时退休”、“看轻名利富贵,方能愉快退休”、“退休后宜正确对待自己”等三方面内容,并指出它以儒学为本,宋代新儒学兴起后,更力图用伦理道德力量压制官员心中的私欲,以弥补官员退休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突现”一词的意思本是“突然出现”。例如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使他深思熟虑的焦虑着,何况这不平常的突现的一星红光。”(《汉语大词典》)然而,在当前的报刊、杂志中,却时常见到“突现”以新的面孔亮相于大众面前:虽已入秋,老人光着上身躺在病床上,锁骨异样突现。(蒿连升《千里驱车为助老》,摘自1999年10月20日《经济日报》)因此,“两国论”的提出突现了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台湾:要害在于“国家化”》,摘自2000年3月11日《环球日报》)然而,随着陈运鹏的退休,中国游泳出现了群…  相似文献   

20.
肖乐 《广西教育》2012,(36):54-54
黄忠录退休前是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的语文高级教师。他于1999年创办“百草园”,从此开创出一条以语文教研为载体,以营造绿色文化、传承绿色文明为宗旨的教学新路。就像年轻人一样,他干劲十足,把“百草园”经营得令人刮目相看,许多人都觉得一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能有如此热忱,实在令人敬服。谈及创办“百草园”的初衷,黄忠录说:“我们都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自由快乐,三味书屋却是多么枯燥无味!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大自然的教学功能,使学生乐学活用呢?”于是,他拿出生平的储蓄,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校园里办起了一个素质教育园地——“百草园”。现在,黄忠录的园子占地10亩,园子里一年四季花卉瓜果不断。他把整个园子分成了花文化园、果文化园和桑文化园,再加一个知识长廊,取名“三乐园”,即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如今,“三乐园”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园地。创办至今,黄忠录坚持组织“小园丁小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小组)和“环保先锋社”,并长期指导学生们开展活动,如校内管理小花园和主题花圃活动,每年逢植树节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