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7,(22)
北京市石景山衙门口"双语幼儿园"开展"暑期小画家"活动。活动期间,孩子通过画父母、画家乡、画大自然,增进孩子们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亲情感。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父母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画画有发展前途吗?”“我们不会画.怎么去辅导孩子呢?”事实上.会画画的父母总是少数,大多数父母既不是画家,也不擅长画画,只具备中、小学时学过的一点点美术常识。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启蒙教育呢?您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位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都是最难画的,我  相似文献   

4.
电教办工会举办“首届书画、摄影展”国家教委电教办工会于元旦期间举办了电教办“首届书、画、摄影展”。展出期间,还邀请到杨再春、张景云、郭金铭、吕成浩、李公涛等著名书、画家笔会助兴,书、画家们时展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次活动对陶冶教L的情操,丰富业余文化...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     
《世界教育信息》2005,(4):59-60
家 一位画家画了许多精美的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出一幅“真实”的画。  相似文献   

6.
微型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写道: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婷婷,也酷爱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她画得不对,“树技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问:“树技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爷爷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画家无话可说了。后来婷婷  相似文献   

7.
在“六一”可开展“我带父母回童年”活动,组织队员和父母一起玩童年游戏、说童年故事、唱童年歌谣、画童年伙伴、谈童年差异等,让队员感受父母童年的艰辛与欢乐,明白在享受父母给予的无私奉献时也应该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8.
“我成为一个画家,因为我要把绘画提升到音乐与诗的境界。 我认为自己的画是戏剧;画中的形就是演员。它们被创造出来,因为需要这样一组演员,它们能够夸张而流畅无阻地活动,且落落大方地做出种种姿势。”  相似文献   

9.
“所有伟大画家的共同美德,是他们教我们观察事物,但是很少有人在做这件事上比毕加索更有魄力”。画家于作品中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发现。教师于教学中渗透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即创作,教师对世界的看法与内心情感意识的体验,不知不觉地表现于活动中。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一生不停地探索创新,他的画给人以思想的冲击力和启迪。由毕加索绘画风格的转变而想到教师教学风格的迥异。在这里,本文提供一面小小的核镜,来折射“教”与“画”之间某些共通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老画家要收徒传艺,有个年轻人前来拜师求教。老画家便以“风”为题考这个年轻人,他苦思冥想,不知怎样才能把“风”的形象画出来。画家的女儿有意要帮年轻人,  相似文献   

11.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陈娟 《小学生导读》2013,(11):41-41
顾客:“你的画太贵了,不过我仍准备把它买下来。” 画家:“这画并不贵,我为它花费了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画家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画家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画法”开发孩子右脑智力,就是启发引导孩子通过“画故事”、“画音乐”、“画文章”,来激发孩子右脑,促进孩子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画故事”,就是由父母先给孩子讲故事,然后指导孩子把故事中最主要的内容画出来,使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图示化、形象化。绘画和听故事,都是幼儿和小学儿童特别喜爱的活动。家长在选择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内  相似文献   

15.
孟淑敏 《山东教育》2004,(19):104-105
在上美术课时,学生问我:“老师,比着课本上画行吗?”我反问:“为什么非要比着课本上画?”小家伙们也反问我:“为什么不能比着课本上画?”我说:“课本上的画是让我们来欣赏、来学习的,是画家自己的东西,已经表达过了,我们再比着画,就是临摹,而不是创作了。”学生自言自语道:“噢!我明白了,可是,我就是愿意比着画。”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对策——从两则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来看一段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实录:(幼儿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教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和平”。)幼儿:真好玩!幼儿:哇!幼儿:他们在跳舞哎!我也想跳舞(站起来手舞足蹈)。教师:好!(拍手示意幼儿安静下来。)现在还是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要讲话,听老师讲,老师会把画家在这幅画中画了些什么告诉大家。(教师停顿片刻,等待幼儿安静下来。)教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和平”,是一个叫毕加索的人画的。他是一个大画家,他一生画了很多画,我们大家也要像他那样画画,将来做一个大画家。现在,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情…  相似文献   

17.
画家画马通常先画马头,最后画马尾巴。而日本京都却有一个画家画马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次画马总是空着马头,先画马尾巴。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非常出色。从马尾巴画起,可称得上是“逆画”了。这种画法其实我国也有。一般画家画动物最后才画眼睛,此所谓“画龙点睛”。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画牛却先画牛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漫画这个画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在西方,称之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和滑稽画。在我国,1925年前,人们称之为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1925年,前辈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有独特风格的画连载在《学周刊》杂志上,主编郑振铎代为定名《丰子恺漫画》,“漫画”一词在我国才正式出现。“漫画”包含着“随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画家有个孙女叫琳琳。琳琳五岁就开始画画了。她画了一只兔子,颜色是红色的,递给画家看。画家说:“琳琳,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琳琳说:“没有。”画家说:“那你怎么画了一只红色的兔子呢?”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森林     
画森林不难的,画上许多树,就是森林了。小画家调好颜色,唰唰唰,画上了许多树。这树看上去像微风吹过似的,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晃。小画家画好了森林,退几步看看,觉得童话里的森林都有大胡子小矮人守护着。对,得再画上个小人儿,叫他看看他画的森林。小画家画好了森林,就出去了一会儿。等他回来,树枝全枯死了。“为什么我的森林都枯死了?”小画家叫起来。“这叫什么森林呀?”小画家听见有人跟他说话,“这儿光有树。”是谁跟他说话?原来是大胡子小矮人。小矮人接着说:“还得有青草,还要野花,还有……”“我这就来添上。”小画家添上了青草和野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